跟骨質疏鬆說掰掰!

據統計,多數女性骨質流失的情況比男性嚴重很多。究竟,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媽媽們該如何瞭解自己的骨質狀況,進一步顧好自己的「骨本」呢?

諮詢/楊榮森︱台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暨骨質疏鬆學會理事長

很多媽媽們總覺得自己還年輕,並不把骨質疏鬆症當一回事,往往等到某天突然骨折了,才知道自己原來早有低骨量、甚至骨質疏鬆症的問題,但發現時卻為時已晚⋯⋯。

35歲:骨質開始流失
所謂的「骨質疏鬆症」指的是「骨骼內空洞太多,骨骼密度降低,單位體積骨骼所含礦物質量減少。」然而,堅硬的骨頭為什麼會密度降低、出現許多空洞,且開始變得疏脆呢?

其實,骨頭的每一個部分每天都在反覆進行骨質破壞和重建的工作,骨頭中的「破骨細胞」會在骨質上挖小洞,而使骨質(骨質中的鈣質)流失;不過,另有一種「造母骨細胞」,則會利用血液中的礦物質(鈣和磷)在小洞上填補一種叫做「類骨質」的物質,而形成新的骨質。

一般來說,年輕時人們的造骨能力較強,所以骨質可以一直增強,骨量可以一直增加,這種情況大約在30∼35歲時達到巔峰,之後鈣質流失的量就會開始大於儲存的量,而骨質的破壞工作也會快於造骨工作,因此大約自35歲開始,人們的骨質就會就漸漸變得疏脆;台灣有研究指出,停經後的婦女每5個人當中就有1人患有骨質疏鬆症。

不要忽視定期做骨質密度檢查
該如何知道自己的骨頭夠不夠堅硬呢?台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暨骨質疏鬆學會理事長楊榮森表示,以現代科學技術,只需5分鐘的時間,就能測出人們骨質流失的情況。一般而言,骨質密度分為三類:

1. T比數>-l → 正常
2. T比數介於-1∼-2.5之間 → 低骨量
3. T比數<-2.5 → 骨質疏鬆症 (見註1)


不過由於骨質疏鬆症並無明顯症狀,所以不易察覺,因此,唯有透過定期的健康檢查才能清楚掌握自己骨質的狀況,並做好維護。雖然每個人骨中鈣質的數值都跟遺傳有很大的關係,但在個別的遺傳條件下,仍可透過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的建立,將自己的骨質增加到最大量。

3個維護骨本的好方法
骨質流失的情況通常女性比男性來得嚴重,為男性的4∼5倍,不過這並不表示男性就不需要注重骨質疏鬆的問題。重點是,骨質疏鬆症的防治並非老年人的事,而是從年輕時就該多存一些鈣質在骨頭中,做為年老時之用。以下列出防止骨質疏鬆症發生的方法,供媽媽參考:

1.攝取鈣質
成年女性每天鈣質攝取量要達1000mg,才足夠維持鈣質在骨質形成與流失之間的平衡。鈣質的攝取以天然的最好,包括深綠色蔬菜、芝麻、金針、海藻、海帶、香菇、小魚干、花生、髮菜,或是豆腐類、乳酪類、高鈣牛奶等,都是很好的鈣質攝取來源。此外,應避免攝取茶類、咖啡類等含咖啡因的食品,以免加速鈣質流失。

2.攝取維生素D
攝取鈣質之後,還需補充維生素D,才能促進鈣質有效的吸收,並維護正常的骨質代謝。多項研究已經證實,維生素D攝取量不足會增加骨質流失,降低骨質密度,導致年老後骨折。其來源包括陽光照射和食物補充兩類,維生素D的主要食物來源有:蛋黃、香菇、鹹水魚類和肝臟類,另外也可以適量吃些維生素D補充劑。

3.適量的荷重運動
適量的運動可增加骨密度、增強肌力,並減少跌倒和骨折的發生。其中包括:快走、跑步、原地踏步、爬樓梯、球類運動(如:羽毛球、籃球)等的荷重類運動,需要以腿部和足部支撐身
體,並以骨骼和肌肉對抗重力,最能有效防止骨質疏鬆症。

楊榮森醫師提醒爸媽,照顧自己的骨頭是一輩子的事情,年輕時養成良好飲食和運動習慣,可以防範中老年時骨質疏鬆症,甚至骨折的發生,不能不慎喔!

註1 T比較為針對一群健康年輕人所測得的骨質量平均值的標準誤差數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