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做環保 提升分類技巧


文/信誼編輯群

分類能力讓我們得以處理生活中的各項訊息,將之歸納整理,形成我們可以使用的概念與技能。分類也是邏輯和數學概念發展的基礎能力,對孩子日後學習有重大影響。

在生活中練習分類
根據環保署的統計,在我們每天所丟棄的垃圾中,有47%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只要做好垃圾分類,就能節省很多資源,以具體行為來表達愛護地球的理念。如果爸媽帶著孩子一起做垃圾分類,不僅可以實踐環保精神,還能讓孩子多練習分類技巧,有助於提升孩子的認知發展。

幼兒分類能力的發展
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學前幼兒的分類能力發展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 形象聚集階段:3∼4歲的孩子能夠依照物體的特徵(如:形狀、顏色)區分它們的類似性,但若同時有兩種以上的分類標準,孩子可能就會混淆。例如:當孩子在做垃圾分類時,能夠依照指令,挑出罐裝的鐵鋁類,但可能會在其中混入形狀類似的塑膠罐。

● 非形象聚集階段:5∼7歲的孩子已能把一組物品按照屬性區分為數個小組,並將小組繼續區分下去。也就是說,孩子可以依照垃圾分類的標準,將垃圾分為「可回收」和「一般」兩大類,並將可回收的垃圾再細分成紙類、塑膠類、鐵鋁類等等。

雖然這個階段的孩子已能勝任許多分類作業,但他們還無法掌握「部分」和「整體」的概念,因此無法理解不同層級間的包含關係。這些進階的分類能力必須要到「具體運思期」(8∼11歲)才能發展成熟。

引導孩子做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的好處多多,既可以資源回收,又能促進孩子的認知發展。爸媽該怎麼強調垃圾分類的重要性,讓孩子加入環保的行列呢?

● 落實在生活教育中:生活經驗是幼兒發展中一項很重要的依據,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爸媽做垃圾分類,在每天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就會覺得那只是舉手之勞。
● 增加環保的相關知識:爸媽可善用環保相關的圖畫書或網站資訊,建立孩子的環保概念,並提升孩子的興趣,讓他樂於落實垃圾分類。*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