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容易緊張的孩子放輕鬆!

孩子一看到電視上打鬥的場面就緊張兮兮,跟著畫面閃來閃去;早上太晚起床,趕不上上學時間,也緊張得又哭又叫;聽老師說明天要上臺表演唱歌,雖然他已經唱得很好,卻會緊張得睡不著覺。看到孩子那麼緊張,我們大人的心情也會受影響。該怎麼處理孩子容易緊張的問題呢?

文/信誼編輯群

緊張是一種情緒狀態
「緊張」本身是一種情緒狀態,其發展的過程大約如下︰
●孩子在初生的階段時,全身只是一個激動狀態(例如︰饑餓時,全身的肌肉是緊張的),沒有所謂的。
●三個月~兩歲的階段,激動狀態概括地分化成「高興」與「不高興」兩種情緒。
●兩歲~十歲的階段,「高興」會分化成很多類型︰例如得意、成功、獲得別人關心時;「不高興」會分化成害怕、擔心、焦慮、沮喪、憤怒、失望等。


大體說來,孩子從兩歲開始逐漸會有緊張的情緒出現,其原因可能包括下列幾項︰
●懼怕:對環境中某些實際事物的刺激感到害怕,例如︰失火、蛇等。
●擔心:對某些想像而不一定存在的事物感到害怕,例如︰黑暗、魔鬼。
●焦慮︰係懼怕與擔心兩者交錯而成,例如︰對「上臺唱歌」擔心到時候唱不出來的莫名情緒,便是焦慮。


找出讓孩子過度緊張的來源
孩子所以容易害怕、緊張,與家庭環境和父母的管教態度有關。有些父母過分保護孩子,孩子缺乏與外界接觸的機會,變得黏人、怕生。

另外,如果父母常用「天黑了不要往外跑,外面有壞人喔」、「你再哭鬧,等下叫警察來把你帶走」等話來嚇唬孩子,或是在孩子面前觀看驚悚或暴力鏡頭的影片,都會製造孩子不安的情緒,使孩子容易以假為真、心神不寧。

其他像讓孩子學習多種才藝,使得孩子窮於應付、身心俱疲,或父母的期望過高,給予孩子凡事要追求完美的壓力,也容易使孩子變得緊張兮兮。

如果父母本身情緒不定、暴躁易怒,孩子動輒得咎,做錯了被罵,做對了父母也不表贊同,孩子在這種壓力下無所適從,信心無從培養,是非觀念也無法建立,一旦面臨自己需要「單挑」事情的時刻,即使只是回答老師的一句問話,也可能緊張得發抖。

緊張時的表現模式
緊張時的各種行為反應,大都是透過下列方式而形成的︰

●嘗試錯誤
以「起床太遲,害怕上課會遲到」為例,孩子可能會嘗試用哭鬧的方式,博取父母的安慰,預期父母會送他去上學。假如結果與預期的正好相符,則孩子下次便會如法炮製,而逐漸養成哭鬧的反應方式。假如嘗試的結果與預期不符(如︰被媽媽責罵),則以後會改變成其他的反應方式。

●模仿
孩子會模仿別人緊張時的反應方式,例如父母緊張時是大吼大叫的話,那麼,孩子很可能也會如此反應。

●條件化
假設孩子對甲刺激會感到緊張,對乙刺激則否,但是,如果乙刺激經常隨著甲刺激出現,則孩子自然而然地會對乙刺激產生緊張的情緒。例如︰孩子很害怕被媽媽罵,湊巧每次叔叔來訪時,孩子都挨罵,則孩子以後看到叔叔,便預期可能會挨罵,於是產生緊張的情緒。

●認同
孩子為了要認同於他所屬的同儕團體,便會做出與其他人類似的反應方式。例如︰大家對上臺唱歌都很緊張,則孩子也會緊張。

適度緊張有益,過度則有害
緊張適度與否,對孩子的身心、人際關係以及生理方面有很大的影響。
●身心方面
適度的緊張可提供孩子行動之前的準備。以「上臺唱歌」為例,因為緊張,孩子便會事先專注地去練習,其潛力可能由此發揮,而提高工作、行動上的效率。
相反的,過度的緊張會(1)瓦解了動作的技巧︰例如使用剪刀時,變得一反往常,顯得很笨拙。(2)干擾心理的活動︰過度緊張時,腦袋可能呈現一片空白、混亂,而影響思考、語言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際關係方面
孩子由於過度緊張,導致表現笨拙時,如果大人給予不良的評價,例如︰「你就是這麼笨」,結果會帶給孩子「我不如人」的感覺,產生挫折感,甚至其他的孩子也會以大人的評語來看待他,影響了他與同輩之間的人際關係;相對的,人際關係的好壞也會影響到孩子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果別人總是認為他能力不足,也會造成他缺乏承擔的勇氣,甚至剝奪了他學習新事物的機會。

●生理方面
緊張會影響自主神經,增進胃酸的分泌,對原本就胃酸過多的人來說,日積月累之下,會造成胃潰瘍,即所謂的「心身症」(心理影響生理)。其他如︰心跳加快、頭痛、肌肉收縮呈緊張狀態、脖子(或腰)酸痛、睡不著覺,以及腸子蠕動太快的腹瀉等症狀,有的甚至會造成甲狀腺功能亢進。

雖然孩子在生理上的影響不像大人那麼明顯,但如果從小就處於緊張的情緒裏,長期下來自然會有不良的影響。

如何紓解緊張的情緒
孩子有緊張的狀態出現時,父母可以從與孩子閒話家常或幼兒園的生活情形當中,了解孩子的生活環境,有些什麼事物會引起他緊張,然後透過下列的方式來改善︰

●系統減敏感法
以「上臺唱歌」為例,先了解孩子緊張的是「上臺」,還是「唱歌」?如果孩子緊張的是「上臺」,則可以讓孩子先練習唱給媽媽聽;等晚間全家相聚時,再唱給全家人聽;然後,讓孩子假裝上臺,模擬當時的情境唱歌給全家人聽,慢慢地降低他對「上臺」的緊張。如果孩子害怕的是「唱歌」,則先讓孩子唱簡單的歌,然後再唱難一點的,讓孩子在不斷的練習中,學習去面對緊張的事物。在整個過程中,父母千萬別忘了,要適時地給予孩子鼓勵。

●樹立良好的榜樣
孩子是善於學習模仿的,如果大人面對緊張時的反應方式是大哭大叫,又怎能要求孩子不如此呢?

●避免給孩子過度緊張的情境
譬如孩子是因為太晚起床,唯恐上課遲到而緊張得大哭大叫,那麼父母應該讓孩子早點兒起床,從容不迫地上學去。

●訓練替代行為
如果大人對孩子緊張時的大哭大叫能給予引導(如︰建議孩子去跑步),當孩子確實這麼做時,給予鼓勵,則孩子會慢慢地以跑步來取代大哭大叫的反應方式。

此外,希望父母能多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狀況,避免一味地責怪孩子。舉例來說,兩、三歲的孩子害怕黑暗是自然的情緒發展,父母應該以諒解的心情去引導他。同時,不要對孩子有過高而不實際的期望,以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而導致緊張的情緒。

平常,父母應讓孩子多接觸外在的世界(例如︰從事戶外活動,或到親友或鄰居家作客),不要給予孩子事事追求完美的壓力(例如︰考試一定要得滿分),只要孩子盡心盡力就夠了。

如果孩子胡思亂想,或提出「老」、「死」之類的問題,父母也不要以「不要亂講」之類的話來責怪或搪塞孩子,應以孩子比較能夠接受的理由解說給他聽,以免孩子想入非非。最後,多帶著孩子從事一些運動或戶外活動,這樣,肌肉會比較放鬆,可以消除緊張喔﹗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