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寶寶喜歡爬?
更新 : 2024-02-02
想要爬得好,爸媽從小嬰兒階段起就可以用小活動誘導寶寶強化肌肉張力;一旦有了爬行的歷練,寶寶未來在走路和大肌肉動作表現上,都會更協調。該怎麼幫助孩子喜歡爬呢?
文/高麗芷 感覺統合專家
活動整理/黃美湄
爬行是粗動作發展的一環,這項動作需要軀幹和四肢的背側與腹側肌肉群都強健,才能執行,所以寶寶不會爬或不喜歡爬,要關注的焦點就在肌肉張力。
胎兒在子宮內先發展曲肌(腹側肌)的張力,出生後嬰兒開始發展伸肌(背側肌)的張力。從脊椎的頂端起,嬰兒的伸肌逐步發展出與曲肌相當之肌力,於是能抬頭、能翻身、能坐、能爬、能站,進而能走。以下5個重點能幫助寶寶奠定爬的基礎。
讓寶寶趴睡或俯趴著玩,可以強化頸肌
趴睡對嬰兒的伸肌發展有利,日本與美國的跨文化研究證實,趴睡的寶寶粗動作發展進度比仰睡的寶寶提早兩、三個月。所以習慣仰睡的嬰兒清醒時,記得多讓他保持著俯趴的姿勢,並於寶寶的上方叫喚他、或用搖鈴這類會發出聲音的玩具引誘他抬起頭來,以強化頸肌,這是寶寶0∼3個月大時應該強調的重點,也是爬行的第一要件。
要讓寶寶維持趴著玩的興趣,坊間常見的爬行毯類玩具也發揮很大的功用。一般常見的爬行毯,長寬皆約有80∼90公分,毯子上多半設計了許多種顏色鮮亮的圖案及活動,孩子俯趴在毯上,透過觸摸、拍打、注視等動作,可以感受不同的觸覺、視覺及聽覺經驗,毯子上的安全鏡面也很吸引孩子,無形中,孩子保持俯趴姿勢的機會也增加了。
運用抱枕與扶持俯趴,強化手臂撐力
在寶寶真正會爬行之前,通常先會擺出雙手、雙膝四點著地的姿勢,這時,爸爸媽媽可以扶著寶寶的身體,協助他在原地搖晃身體,以確定四肢是否已經具備穩固的支撐力量。
在俯趴姿勢下,嬰兒的背肌逐漸強壯,抬頭幅度逐漸增高,還會用雙臂撐起上身,這麼一來,視野更寬廣,在良性循環下,孩子更喜歡撐著手臂、抬起頭來巡視四周。
對於手臂肌力較弱的孩子,可運用抱枕讓孩子趴於其上,將重心慢慢往前挪移,讓雙手臂承受重量,慢慢達到能撐起上半身的重量。
讓寶寶彈動雙腿,鍛鍊腹肌與雙腿肌力
用雙手從孩子的腋下將他撐起,讓寶寶的雙腿承受重量,誘發腿部上下彈動的反應,這個動作可以鍛鍊出腹部、大腿與小腿等肌肉群的張力。
此外,爸爸媽媽也可以常常撫揉寶寶的大腿、小腿和腳底板,並且讓寶寶的髖關節、膝關節與踝關節,多做一些彎曲或伸展的動作。
運用左右翻身動作,讓脊椎靈活
寶寶的每項發展是奠定在前一個階段的發展上,想要寶寶會坐會爬,其實需要先會翻身。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躺在地板上,將寶寶的一腿交叉於另一腿之上,帶動腰椎扭轉,隨之胸椎、頸椎轉動,達成側翻。當寶寶向同一方向重覆側翻數次後,可再向另一方向練習側翻數次。翻身動作可訓練腹肌和背肌強健,同時讓脊椎靈活,有利寶寶學會爬行。
誘導寶寶四處爬行探索,激發活力
嬰兒受照顧者影響很大,如果父母經常逗孩子,多數孩子會對周遭充滿好奇。例如,可將上了發條或電動的玩具,放在孩子的前方,吸引他往前爬行;或是利用滾動的球,吸引孩子去追,增加爬行的動力。爸媽只要動動腦筋,運用生活中的小道具,就可以激發孩子的活力,下面提供兩個小活動做為參考:
●親子追球
找一張安全的桌子,然後在寶寶面前將小皮球慢慢滾到桌子下,引導寶寶去追球;由於桌下空間有限,寶寶自然會採用爬行方式,深入桌下找球。爸媽也可以趴下身子示範,跟寶寶一起玩。
●爬山去囉
將毯子、枕頭、抱枕、棉被等物品,堆積舖成假的山丘、草原,讓寶寶在上面攀爬山丘,體會高高低低,穿越障礙時需要的肢體協調,學會統合性地運用軀體和四肢。
爸媽如果從寶寶出生開始,循序漸進帶著寶寶做以上的各種活動、常常跟寶寶玩,而不是以地上髒、地上冷為理由,將他一天到晚放在小床,或綁在自己身上,相信你的寶寶一定很快就會爬行,也喜歡爬行,並且能夠非常自在地四處探索。
貼心叮嚀:注意寶寶雙側手腳的協調性
爸媽或許會發現,有些寶寶在爬行時,只有一側的手腳在出力,另一邊的手腳卻軟綿綿地,好像無法使力,只是被拖著移動。遇到這種情形時,爸媽請試著幫忙寶寶將不會用力的那一側手腳移動一下,擺在正確的位置,承受身體的重量,讓關節能接收到刺激,接著,爸媽再用手帶動寶寶做出爬行時應有的移動動作,引發他做出正確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