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想要調整孩子的作息,其實按照不同年齡各有最適合的方法嗎?讓我們一起來對症下藥,幫助孩子調整,也讓自己一夜好眠!
文/信誼編輯群
在【作息不正常,怎麼調?(上):找出作息混亂的原因】中,分析了導致孩子作息不正常的幾個主要原因,現在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調整。讓我們一起學習運用正確的方法,讓孩子享有健康的作息,也讓家庭生活更加和諧。
行動2-針對個別差異,用對方法調整作息
想要調整孩子的作息,最好的方法就是針對不同特質和年紀,來進行睡前儀式或安撫。如果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孩子,請爸媽記得因應他們的個別需求,帶領孩子愉快地進入夢鄉吧!
方法1從日常照顧建立生活節奏
從小寶貝剛出生的前3個月開始,爸媽依據寶寶所透露的訊息,順著寶寶的需要來照顧他,這是最容易上手,也是最正確的方法,像是餓了就餵奶、累了就哄他睡、醒著的時候就陪他說話、逗他玩。
到了寶寶3個月大之後,喝奶、遊戲、洗澡、睡覺等日常活動,已經慢慢可以找出規律性。這時,爸媽可運用洗澡→餵奶→按摩→唱催眠曲→關燈等步驟,傳遞「準備睡覺」的訊息。如果白天是請保母照顧,接送時間穩定,孩子也會從中感受到明確的生活節奏而擁有安全感。
●最需要的年紀:0~1歲的孩子是建立節奏的主要階段。
方法2運用安撫物和按摩助眠
愈小的寶寶愈喜歡喝了奶睡覺,多半也還需要特定的安撫物,例如:奶嘴或是味道熟悉的小被子、布偶。安撫物雖然能幫助寶寶入睡,不過,如果寶寶太依賴單一的安撫物,一旦不見了或損壞了,對寶寶和爸媽都是折騰,所以平日最好能有兩三件替代性的物品。
有的寶寶睡覺前喜歡被拍撫身體或輕輕按摩,有時聽著固定的睡前音樂就會漸漸入睡。爸媽可以針對孩子的喜好善加運用,幫助孩子放鬆身體也放鬆心情。
●最需要的年紀:0~2歲的孩子對安撫物的依賴較高;按摩和音樂則適用在任何年齡。
方法3睡前儀式要照特定順序
照著順序進行的睡前儀式,一方面讓孩子熟悉即將要做的事,也能對上床睡覺產生暗示與引導的作用,尤其到了要求一致性強烈的年紀,或是面對堅持度比較高的孩子,他們喜歡反覆照著特定的「儀式」進行,例如:他習慣先刷牙再尿尿,不喜歡上完廁所再刷牙,爸媽不要為了省事或一時興起而減少步驟、調換順序,攪亂了孩子的步調,因為「儀式」的順序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最需要的年紀:2~3歲的孩子及堅持度高的孩子最好能按照熟悉的步驟進行。
方法4用肯定語氣堅持規範
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很有主見,不再是無條件地接受爸媽的規範,因此在要求這個年紀的孩子上床時,不宜過度催促他,也避免用「我們現在去睡覺了好不好?」這種是非題式的問句,建議爸媽多以肯定而溫和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你的堅持,例如︰「上床的時間到了!我們明天再繼續玩囉!」
●最需要的年紀:3~4歲的孩子需要爸媽給予指示,愈明確、愈肯定,孩子就愈合作。
方法5用故事內容與角色引導
當孩子還很想繼續玩或聊天而不肯上床時,爸媽不妨藉著故事來引導,例如:為他說一個《月亮晚安》(上誼),讓他模仿故事中的小兔子向周圍的事物一一說晚安,或是念完《晚安,猩猩》(上誼)的故事,然後問孩子︰「猩猩累了,牠怎麼打呵欠呀?你也試試看!」讓孩子在故事情節的引導中,蓋上被子、閉上眼睛說晚安,跟著角色進入睡夢中。
●最需要的年紀:床邊故事人人都愛聽,但堅持立場的4~5歲孩子最容易被這個方式說服。
方法6用說理方式和孩子約定
較大的孩子已能接受一些理性的要求,因此爸媽想要孩子早點上床時,可以告訴他早點睡覺的好處,或約定第二天早起做一件有趣的事情,例如:早起就可以到公園玩、早起可以早點去學校跟朋友玩等,並且讓他練習自己設定鬧鐘,對自我做要求。這種理性的說辭與自己定時間的舉動,能讓孩子覺得他長大了,他也會努力做到和爸媽的約定。
●最需要的年紀:5歲以上的孩子,只要爸媽尊重他並採用約定的方式,孩子會樂意合作。
爸媽別忘了,生活的規範是要全家人一起努力的,而孩子則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重複中去建立生理時鐘,只要按部就班引導,就能讓孩子順利養成規律的作息,良好的生活品質就離你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