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對家做出貢獻,產生歸屬感

有沒有想過透過做家事提升孩子們的能力和對家的歸屬感呢?諮商輔導專家Carolyn Crowder建議父母問問孩子想要做哪些事、鼓勵他們,把用不同方法做家事當作冒險活動,並讓孩子學著感謝每一個人所做的事。當孩子為家人做出貢獻,對家的歸屬感也會大大提升。

文/節錄自《叫不動!?不催不趕,養出主動小孩》

孩子能自己做好,全家都受益
讓孩子有機會感覺到自己對家的重要性,是所有不當行為的解藥。當你開始運用行為後果的策略,並期待假以時日,每個人的行為都會開始改變,成功的關鍵就在:透過為家庭貢獻心力,你有信心孩子可以學到、改變、養成獨立性,並感受到自我價值感、講道理。

有很多方法可以讓孩子為家庭做出貢獻。首先,孩子要學到,單單把自己照顧好就是對家庭做出很大的貢獻。當孩子把房間清理乾淨、把衣服收拾好、把玩具收好、準時起床、自己刷牙、穿好睡衣、睡覺,以及自己做好當天所有該完成的事情,而不用父母指揮時,整個家庭都將受益。在這種情況下,已經沒有爭吵、發脾氣、操控別人,或者爭權奪利的必要。每個家人都會有更多時間、更多的平靜與安寧,彼此欣賞與相伴。這是一種合作,也是孩子可以對家庭所做的最重要貢獻中的一種。

請孩子幫忙前,先學習放手
孩子也可以用參與家事、照顧寵物,以及協助安排三餐等方式,對家庭做出貢獻。當每一個人能分工合作,工作量就輕多了。不過要注意,你是不是那種「事必躬親才能放心」,並從中獲得滿足的父母?如果是,那麼你需要先處理好自己的需要,改變你對家人想要伸手幫忙時的反應。你會不會不鼓勵孩子合作和對家做出貢獻,只因為那會讓你沒機會做「好」父母?在你開始想如何讓家庭越來越和諧,這是要先思考的一件事。你可能需要先放棄你自己的習慣(比如,要求完美!)。

退一步,給孩子時間去做
要讓孩子對家庭做出貢獻和合作,就是鼓勵孩子分擔家事。比較難的是你得退後一步,給孩子時間去做所有該做的事。舉例來說,如果孩子年紀夠大,你們都同意由孩子把垃圾拿出去丟,那麼你就要讓他負責去做這件事。他也許有自己的時間安排;但你卻認為垃圾應該在晚餐後,廚房都清乾淨時即刻拿出去丟在你急著要把廚房清乾淨之際,轉身看到垃圾還沒拿出去,馬上抓住他,叨唸著,並堅持要他即刻倒垃圾,你覺得需要說他幾句,因為他答應做的事沒有做好。但你可能沒想過,如果沒催促,他已經自己去倒垃圾了。

相信孩子能做好該做的事
你需要對孩子有充分的信心。你要相信孩子會做他們該做的家事,而且,大多數時候他們真的做得很好。為了表示你對孩子的尊重,你要讓他們自己決定要在什麼時候做,而不是強迫他們按照你的時間表,你可以了解他們喜歡在什麼時候把垃圾拿出去的理由。

走到客廳、脫下鞋子,讓自己放輕鬆,這樣是不是比你盯在孩子身邊,確保他們做完家事要好得多?對你來說,也許因此抓到不少閱讀、看電視的時間,或有更多愉快時間和配偶相處。如果你能後退一步,相信孩子沒有你的督促(口頭上,或用其他方式),他們可以,也會做好該做的事。不要懷疑!孩子做家事時,也和你一樣,需要組織能力、安靜、平和、合作,以及尊重,他一定能學會做好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書籍簡介

叫不動!?不催不趕,養出主動小孩 
爸媽不爆走,孩子行為更正向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在教養上的最佳運用!
大多數父母在孩子出現不當行為時,就會落入既定的反應模式裡,往往缺乏對策,只是單純做出回應,而且還常是不一致的。
本書讓爸媽學會洞察:
◎為何嘮叨、提醒、哄騙、賄賂,對孩子都起不了作用?
◎如何打破爭辯、威脅和處罰的惡性循環?
◎建立一個嶄新的、更有執行成效的作息和互動模式。
◎結束親子戰爭需要的應變技巧和正確觀念。

作者簡介
Carolyn Crowder, Ph.D.
擁有諮商輔導博士學位的親職教育專家,她給父母的建議因合情合理、切合實際而深獲好評。她觀察到親子之間最根本的僵局,常圍繞在吃飯、睡覺和起床這類事情上面,因此致力幫助父母找到最有效的方式以避免親子戰爭。
她同時帶領特殊教育系的學生,在亞利桑納州立小學輔導特殊孩子。著有全美暢銷書《頂嘴》(Backtalk),也是《愛哭》(Whining)一書的共同作者。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