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兒童睡眠問題,許孩子一個健康的未來

兒童的睡眠問題常為家長所忽略,以為過些時候就好,卻不知長期累積睡眠債會影響身心健康,甚至造成身體方面的疾病。當孩子經常睡不好時,家長要儘早正視問題,尋求醫療協助,讓孩子擁有更好的睡眠品質。


文/黃玉書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及睡眠醫學主治醫師

睡眠與飲食一樣是人類基本生理需求,也是兒童和青少年發展過程至關重要的元素。充足的睡眠與兒童的身體發展有非常緊密的關聯,尤其睡眠不足影響生長激素分泌;與大腦發展、蛋白質合成與身體細胞修復也都息息相關。充足的睡眠亦可改善兒童青少年的學習和情緒,增進生活品質,促進身心健康。

睡眠對兒童如此重要,但是,從長庚醫院的研究中發現,約有10%到45%的兒童出現過不同種類的睡眠問題,包括睡不著、半夜醒來,或者睡眠呼吸中止症等較嚴重的睡眠疾病。這些問題可能會讓他們白天感覺疲倦,造成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及代謝問題的風險。

常見的兒童睡眠問題
兒童青少年的睡眠疾病,可以分成幾種類別:
入睡困難,很像是在成人出現的失眠,原因往往是睡前不良習慣。有些孩子從小一定要有某些條件才能入睡,例如一定要咬著奶瓶、抱到車上開車出去轉一圈等,否則會睡不著或是容易半夜醒來。此類睡眠問題最好從預防著手,從小教育良好的睡眠衛生,治療方面則需協助兒童調整不適當的睡眠習慣。

白天嗜睡,表現症狀就是白天很想睡,在不該睡覺的時候或地點睡著,包括嗜睡症或猝睡症。可能的原因包括睡眠不足、睡眠呼吸中止症、夜間肢體抽動症等,其中睡眠呼吸中止的表現通常是睡覺時會打呼,且打呼一陣子又會突然暫停呼吸,導致睡眠品質受到影響。

夜間醒覺,包括:意識不清醒覺、夢遊、夜驚、及夢魘。意識不清醒覺的孩童可能在睡眠中發出動作或呻吟,接著產生混亂或躁動行為,很難搖醒或安撫他們。家長需要盡快帶孩子就醫,排除可能影響的因素:是否有癲癇、發燒,或使用鎮靜藥物等,同時要確保睡眠環境的安全,以免孩子症狀出現時跌倒受傷。此外,要維持充足規律的睡眠、避免熬夜,在較嚴重的狀況下,醫師才會考慮藥物治療。

睡眠動作異常,包括:磨牙、節律性動作疾患、週期性肢體抽動疾患及不寧腿症候群。磨牙的患者,會在睡覺時反覆磨動牙齒發出聲響,有時會造成牙齒的問題。節律性運動疾患患者在睡覺時可能會出現敲頭、轉頭、轉動身體、搖晃身體等動作,若持續至青春期之後,需考慮是否與生理問題相關。週期性肢體抽動疾患是睡眠過程中出現週期性反覆的肢體運動,不寧腿症候群的患者則在入睡前會有腿部不寧、想動、不舒服的感覺,而這些感覺在動一動腿之後會消失。這兩種動作異常狀況,常與缺鐵貧血、多巴胺功能失調相關,需考慮補充鐵劑或藥物治療。

如何固定孩子作息
了解兒童睡眠問題的常見類別以及可能的治療方式後,我們來探討如何固定孩子的作息時間,以確保他們能夠享有更好的睡眠品質。當面對兒童上床時間不穩定,影響課業及人際關係時,需要經由「調整上床時間」加以矯正,直到回復正常生理作息。使用照光法或運動來輔助治療,效果也不錯。當生理時鐘恢復到正常作息時,更需要小心維持。建議作法如下:

逐步調整睡眠時間:使用睡眠日誌或手腕錶記錄和分析孩子的睡眠模式。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就寢時間做為目標,每晚提前10到15分鐘,以幫助孩子逐漸適應新的作息,並達到生理年紀足夠的睡眠時間。

保持規律的生理時鐘,每天固定的就寢及起床時間有助於調整生理時鐘,即使在假日也應保持一致。可利用照光幫助孩子保持生理時鐘的同步,每天早上去戶外曬曬太陽;如果沒有陽光,也可以利用日光燈自然照射,以定時的方式開啟或熄滅。

培養適當且固定的睡前儀式,如睡前聽故事、聽輕柔音樂,或某些靜態活動,有助於孩子放鬆並準備進入睡眠。

以適當運動調整身心平衡,對兒童及青少年相當有益。除了每天可以固定時間運動以外,到了假日安排出外活動,更可增進親子關係。

就寢前1-2小時,應禁止使用電子設備/螢幕。如果孩子需要夜燈,請選擇低光強度和橙色/紅色燈,並盡可能將其放置在離床頭遠的地方。

整體來說,大部分孩子的睡眠障礙不被認為是一種問題,而常被忽略。如果孩子出現白天疲倦、早上不易叫醒、上課打瞌睡、白天過份躁動不安、晚上不能順利入眠,且影響正常生活作息與學業,則建議父母應及早帶孩子就醫,作進一步評估,並給予適當的治療與處理,讓兒童能再次養成規律且足夠的睡眠。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