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從吸奶到逐漸學會吃不同的食物,每個階段的進步,都讓父母感到欣喜。吃東西看似本能的生存能力,透過醫生的解說,爸媽將能了解孩子口腔動作是怎麼發展的,並注意每個階段的照護。
文/周怡宏 資深兒科醫師
口腔動作發展是神經發展的一部分
口腔動作的發展,包含了嬰幼兒在成長中學習使用嘴唇、舌頭、硬顎、軟顎、下頷與牙齒的功能以及技巧。它是人類最重要的精細動作,這些構造與動作的發展和協調,對於孩子的語言發展、安全地吞嚥,以及日後各種食物營養的攝取,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嬰兒在出生後的口腔與咽喉部構造發展,原本設計是適合吸吮的,但隨著身體發育以及營養的需求,又逐步調整為適合進食固體食物。這個過程包括了一連串不同階段性的神經發展,才一步步達到成人般的進食能力。
從胎兒到3歲,口腔動作發展七階段
正常的口腔動作發展在胎兒時期就開始了,並且持續到3歲左右。以下為各階段的特色:
階段一:子宮內的發展
12週大的胎兒開始出現吸吮和吞嚥動作,13週時已會吸吮拇指。胎兒24週時,每天能吸吮及吞嚥一公升的羊水。到了35-37週,包括尋乳、吸吮、吞嚥、咬合、喉頭作嘔等多項反射動作都已經出現,這些都是為了出生後吸吮乳汁做準備。所以新生兒出生時,已經具備與呼吸、吸吮及吞嚥動作協調有關的技巧。
階段二:出生後-3個月
這個階段,大部分時間躺臥著的小嬰兒,只有運用舌頭進出的動作,會以吸吮方式將奶水移入口腔;舌頭偶爾能伸出嘴巴外。一般動作發展是從軀幹到四肢,由粗動作進展到精細動作,例如從手臂的移動,到以手指抓握東西。口腔動作的發展也遵循同樣的方式,越來越精細。
此外,當反射動作開始整合後,嬰兒的進食表現也越來越有自主性,例如主動尋乳,這個現象在出生後6週大就可觀察到。過去的研究顯示一個重要的訊息:如果這時還無法有成熟穩定的餵食動作時,日後寶寶出現異常飲食行為問題的風險較高。
階段三:4-6個月
此時寶寶已經從半躺進展到更為直立的動作,頭頸可以挺直,有能力翻身,開始學習獨立的坐著,軀幹的穩定性跟力量也增加了。
寶寶還未能翻身時,以喝奶為主,或以湯匙吸吮較鬆軟細緻的食物泥,開始嘗試副食品。當學會自己獨立坐時,就可以餵食較為黏稠而呈現塊狀的食物。這時下頷與舌頭也向前向下降,以協助咀嚼,而且舌頭能上下前後移動;以湯匙餵食的時候,嘴巴也可以打開。下頷和舌頭口腔動作的進步,讓寶寶能順利攝取粗細不同的食物泥,可溶解或柔軟的食物,如香蕉及酪梨。這個年齡的寶寶很喜歡看大人吃東西,嘗試用手抓大人的食物,飲食行為的社會性參與表現越來越明顯。
階段四:6-8個月
此時寶寶可以不需扶持的獨自坐著,並且開始學習以手腳撐地站立和爬行。他們可以坐著進食,因此可提供搗碎呈小塊狀的食物,容易咬斷、咀嚼、可溶解的食物和柔軟的食物。
寶寶的舌頭不但能夠上下移動,也開始能左右移動,將食物移到口腔兩側;下頷出現有節奏的咬合、放鬆或快速的上下動作;進食時嘴唇可以閉合,並能夠以上唇刮取食物泥。這些較複雜的動作發展,可以支持下頷的穩定度、支持呼吸、以及精細動作的發展,有助於孩子的自主進食。這時候可以開始嘗試給予鴨嘴杯攝取液體食物。如果以上的口腔動作無法順利出現,進食學習訓練將會受阻。
階段五: 8-12個月
這時候,寶寶一般都能穩定的以坐姿餵食;已經出現可控制的咬合動作,10個月大左右出現了兩階段旋轉方式咀嚼動作:首先是對角線式,然後進展為圓圈式的。咀嚼需要的是力量,而發音與說話則需要敏捷。此時寶寶的口腔在力量跟敏捷程度上都明顯增加,所以也能夠發出越來越多的聲音。
到了這個階段,寶寶可以開始吃手指食物和肉泥。他已經能咬合食物團塊,減少將食物從嘴巴側面漏出來。
階段六:12-18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學會在咀嚼時閉上嘴唇,進食時不需要將頸部伸展。在餐椅、餐桌上已能進食自如,也比較不會搞得一團亂,並能用吸管喝果汁了。他能挑戰更多種類的食物,還可以咀嚼及吞嚥較堅硬的食物,例如:起司、水果、蔬菜、義大利麵、肉類。
階段七:18-36個月
在這個階段,寶寶持續發展下頷的強度與力量,在咀嚼時能夠穩定的閉上嘴巴,將吃進來的食物迅速變成小的團塊,也可以咀嚼更堅硬的食物,例如:生菜和肉類。爸媽可以觀察到寶寶出現更為完整的旋轉式咀嚼動作,逐漸能夠攝取各種類型的食物。
完成以上各階段的口腔動作發展,到了4歲時,大部分的孩子都可以安全地進食固體與液體食物而不會嗆到了。
參考資料: 美國臨床營養雜誌,Activelearningspace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