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最早、最重要的語言學習場所,爸媽則是深具影響力的啟蒙老師,提供孩子一個豐富的語言學習環境,是發展過程很重要的任務。
文/林麗英 (幼兒語言專家)
語言發展雖有快慢差異,但歷程順序大同小異
很多探討兒童語言發展的資料是從「年齡」來做分階,例如:1歲要有哪些能力、2歲要會說什麼,然而除了以年齡為基準,從「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歷程來了解幼兒語言發展更為適切,此次信誼基金會就是從這個角度設計幼兒語言評量表。
語言理解能力是從「聽覺」開始的。當寶寶擁有良好聽覺,在聽懂聲音、語氣後,就逐漸開始聽懂簡單指令了。一般而言,1至2歲之間,是「語彙理解」發展快速的階段,接著寶寶開始聽懂短句,包含直述句(爸爸開車車、媽媽拿包包)、否定句和問句。到了3至5歲,孩子逐漸能理解較長的複雜句、多個指令句子、整段敘述的語言,所以聽故事成為他們的最愛。
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顯然比理解能力晚多了,從最初的哭聲、笑聲、喃喃發聲、牙牙學語,到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語彙,大約是在10至18月左右,有些寶寶還會再晚些,但兩足歲孩子幾乎都能「開口說話」。(5分鐘影片‧專家說給你聽▶️親子共讀從0歲開始!幫寶寶做好「學說話」的準備)
隨著會說的語彙越來越多,就會組合語彙成句子,例如:爸爸抱、媽媽買車車等,這個階段常會因為語法錯誤顯得更加可愛,如「媽媽買香蕉」講成「媽媽香蕉買」。接著,他會開始描述事物、告狀、唱兒歌、說故事,因日常對話能力仍在發展中,不時會有主題情節跳脫、完整性不足、發音不清楚或不流利的情形,雖然有些孩子語言發展比較快,但大體來說成熟的母語發展要到6至7歲左右才能完成。
哪些關鍵影響語言發展?與「誰」互動很重要
除了生理因素外,後天的學習經驗和語言環境也大大影響孩子的發展。在這次調查分析中,可以看出「與人互動」對兒童語言發展的密切關係。例如,有手足的幼兒表現明顯優於獨生子女、已入學的孩子優於未入學的孩子,可見手足或同儕互動、老師指導等,對語言發展都有正向影響。(5分鐘影片‧專家說給你聽▶️別急著當和事佬!跟玩伴吵架也在練說話?)
此外,爸媽的引導與互動,在孩子語言學習過程很重要。從調查結果就能知道由「爸媽共同協力照顧」的幼兒,無論在理解、表達與整體語言能力表現上都最為突出。推測應是爸媽照顧孩子的過程,會比「其他照顧者」更為重視「對話經驗」,進而提供孩子更多的口語互動、促進語言學習的機會。(5分鐘影片‧專家說給你聽▶️3C讓語言發展慢下來?談「真人互動」的重要)
奠定語言力基礎!給家長的3個重要提醒
幼兒語言能力發展因人而異,每個爸媽都應該對孩子的發展歷程有初步的了解,才能提供有助發展的語言環境,及適齡適性的引導。綜合此次信誼問卷分析結果及幼兒發展相關歷程,給爸媽3個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