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學後親子衝突增加?爸媽必須知道的「情理法」原則

當孩子進了小學,不再像以前那麼容易接受大人的建議,常常為了爭取自主權而跟爸媽頂嘴吵架。面對親子之間的衝突張力,爸媽可能深感衝擊,該怎麼與孩子溝通呢?

Podcast搶先聽》孩子愈大愈難管?上小學後的教養策略該轉彎了

文/黃宜珊臨床心理師

提到孩子叛逆,家長可能會想到的就是難搞的兩歲或青春期,事實上,孩子進入小學,衝突發生的機率似乎會大幅上升!原因是這個階段自我意識提高了,使他們變得比較會堅持己見,再加上學校生活造成的壓力,回到家裡也是會因為疲倦而煩躁易怒,如此一來,親子相處過程中就容易發生衝突了。但是,這些衝突變得白熱化,經常不是因為事件本身,而是彼此的「情緒」!

以下根據我的臨床與親身經驗,將面對親子衝突的回應方式分為「情理法」三個部分來看待,若能掌握這幾個重點,將有利於緩和衝突下的情緒張力。

『情』:先照顧自己的情緒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情緒水庫」。每個人都有一個情緒水庫,承載自己的負面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必須進行適當的調節。父母在養育兒女的過程,容易忽略了自己情緒水庫的狀態,面對親子衝突最常有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想解決當下的問題,卻忘記自己也是一個需要照顧的角色。若沒有適時的調節,讓情緒不斷累積,就會容易失控而出現自己都不喜歡的話語或行為。

身為心理師的我,在育兒的過程也有過類似的經驗,當小孩因期待不被滿足而鬧情緒時,我會感到無奈、挫折,但仍壓抑著自己的感受去「理解」他,但這時能給予的理解與同理,經常是表面且言行不一的,小孩當然聽不進去;當我無法緩和他的情緒,我的情緒水庫就無法再負荷而勃然大怒。

事實上,當父母過度壓抑或忽略自己的感受,對我們真誠回應孩子會造成很大的阻礙。因此,照顧自己的情緒永遠是面對親子衝突最重要的關鍵

照顧自己可以怎麼做?首要在「覺察」,在衝突下試著感受自己的生理或行為變化,例如:
● 心跳變快
● 身體僵硬
● 臉發熱或變紅
● 表情緊繃
● 說話的音量越來越大

這都是身體發出的情緒訊號,當你覺察到有這些情況時,請即刻停下來問自己「我可以為自己做什麼?」可以引導自己做幾個深呼吸、讓自己轉換一下空間、慢慢地喝幾口水、再想想自己的感受是什麼?可以告訴自己「我現在很疲倦」、「我的心情也很重要」,都是讓自己的情緒水庫得以調節的方法。

『理』:要梳「理」孩子的感受
和大人一樣,孩子也有他的情緒水庫,但是,孩子的大腦成熟度在運用情緒調節策略的能力仍不及大人,因此,父母需要協助孩子調節他的情緒水庫,這是衝突情緒下很重要的一環。

當孩子進入小學生活,需要自己處理的事務愈來愈多,爸媽和師長可能一方面要求他「長大了,要為自己負責」,但是另一方面又往往會因為不放心而出手干預。當孩子面對被拒絕或被要求,經常是出現負面情緒及親子衝突的起源。這時父母可以怎麼做呢?以下提供協助孩子調節強烈情緒最主要的兩種方式。

第一個方式是「擁抱」:「擁抱」可以增加人體內的催產素、血清素,是能有效提升情緒穩定的重要激素,將有利於接下來的親子溝通。

第二個方式是說出他的「想法」與「情緒」,例如:「我知道不能繼續玩,讓你很捨不得」、「被爸爸誤會,讓你感到委屈」。

依我的觀察,父母最常形容孩子的感受是「生氣」,事實上,在孩子展現出貌似生氣的背後,可能還有很多複雜且不容易讀到的心情,像是失望、挫折等,當父母能夠更精準地幫助孩子表達出來,情緒水庫才能開始健康的流動,親子間才有空間進行相互理解的溝通!

『法』:是討論共好的方「法」
很多時候,父母會急著和孩子分析利弊、引導孩子的想法,想解決當下的問題,卻徒勞無功,甚至引發更大的衝突,原因往往在於沒有「情」和「理」作為基底。反之,當父母照顧好自己了,也聽懂孩子的情緒需求之後,孩子更有機會聽見我們的聲音。

與孩子討論衝突與解決方案時,重點在於傳遞共好的態度。討論過程中要掌握兩個核心概念:

第一,溝通是聆聽,而不在說服孩子聽自己的或反覆給意見,這會大大降低孩子溝通的意願。

第二,溝通是對話,這裡要強調的是「彼此」的想法及感受都重要。有些父母過於溺愛孩子而無法提出要求,有些父母則過於權威而缺乏尊重,這兩種態度都需要調整。

掌握核心概念,是教導孩子學習溝通的良好示範,接下來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思考「接下來怎麼做更好?」「下次遇到相同的狀況,我們可以怎麼合作?」這樣才能引導孩子,找到一個彼此尊重且共好的方式。

衝突沒關係,修補才是重點
親子關係中不免有意見不合或衝突,當我們能運用「情理法」調節情緒水庫,就能減少被情緒影響的程度,進而降低衝突的強度。不過,在衝突下,父母難免有態度不佳、說出氣話而傷害關係的情形,隨之而來的是懊惱與後悔。

這個時候,請不要過度苛責自己,反之,拿出勇氣先和孩子修補關係,坦然承認自己在哪個部分的言語或行為是錯誤的,並且和孩子表達歉意,這樣對親子關係反而是加分的。此外,聆聽孩子在衝突中的感受,也嘗試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增進彼此的理解,最後,感謝孩子能接受自己的道歉。如此一來,每一次的衝突都能成為一個相互理解與學習溝通的機會,孩子也經常會出現超乎意料的回應及表現!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