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療癒了大人和孩子

兒童繪本使用方法有很多種,家長通常會將它作為教育孩子的方法之一,期待孩子沉浸在故事的同時,吸收知識也學會道理。其實繪本對於孩子和大人也是很好的療癒工具,您可以怎麼運用呢?

文∕林令瑜 藝術治療師 

故事情節比說教更能說服孩子
在教導自己的孩子時,我和許多家長一樣,習慣於借助繪本中的角色來闡述問題。我發現這種方式更能有效地讓孩子理解我的擔憂和意圖。比如我會說:「你看,小羊因為沒有聽媽媽的勸告,擅自開門,結果被大野狼吃掉了」;或是「小虎不洗手就直接吃點心,結果原本在他手上的細菌大王趁機進入他的身體內,他就生病了。」這些故事情節顯然比簡單的說教,更能讓孩子領悟到我背後的良苦用心。

從藝術療癒的角度看繪本故事
除了教育目的,我也喜歡從心理和藝術療癒的角度來使用繪本。繪本是我在藝術療愈中常用的工具。在選擇題材時,我特別青睞以下性質的書:

能讓孩子在角色中看到自己影子的作品
這樣的繪本能夠讓孩子對角色的想法和經歷產生共鳴,有種「被理解」的感覺,並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情感,從而更好地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緒。例如,在《鱷魚怕怕 牙醫怕怕》(上誼)的故事中,孩子不僅能對鱷魚看牙醫時的恐懼感同身受,看見自己害怕看牙醫的影子外,也能從書中理解牙醫面對鱷魚時的緊張。

這個故事不僅讓孩子體會到鱷魚和牙醫的內心活動,還提供孩子如何面對和克服恐懼的方法,從而對「看牙」和「害怕」有了更深的理解,並瞭解如何戰勝恐懼,以及感知他人的恐懼。

能夠激發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作品
我喜歡文字簡練,圖畫比較有想像空間的繪本。這些繪本通常的特色就是現實和虛幻交替,且故事往往擁有開放式內容或結局。例如《雪人》(上誼)是一本關於孩子和雪人在夜晚一起行動的故事,全書沒有文字,只有圖畫。在這種故事下,故事如何展開,結局如何,孩子在不同時候閱讀,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進而創造出多元版本的故事。鼓勵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去想像、創造、思考,給與孩子更多表達和表現的機會,是我喜歡這類繪本的原因。

可以與孩子豐富討論話題的繪本故事
有時候家長想和孩子聊天,但不知道要聊什麼。這個時候,繪本便是不錯的媒介。每當和孩子講完一本繪本,就是我們親子東扯西扯的時候。我們可能會針對故事內容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是對角色和背景品頭論足一番。這種交流往往能碰撞出火花,讓親子時光變得更有趣,無形中也提高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

有一次我講完《好餓好餓的毛毛蟲》(上誼),孩子說:「毛毛蟲吃太多零食,也太不健康了吧!」,接著,我們開始討論毛毛蟲怎麼吃才能健康長大,又聊到我們自己該如何健康長大,到底吃零食好不好?就這樣,一本故事引發無數的想法。

繪本跨越年齡,大人和孩子都得到共鳴
人們常常誤以為繪本只是幼兒的專利。其實,繪本的魅力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去欣賞和品味。對於學齡前的幼兒來說,繪本是他們探索世界的一扇窗戶。鮮豔的色彩和引人入勝的故事,不僅能夠激發他們的想像力,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知識,培養他們的道德觀。

學齡後的兒童和青少年在成長的道路上,同樣能從繪本中汲取養分。他們開始對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繪本中的深刻寓意和多元主題,如友情、夢想、挑戰等,能夠引導他們思考,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對於成年人來說,繪本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慰藉。在繁忙和壓力之下,一本簡單的繪本能夠帶領我們從繪本中看到生活的另一面,發現那些被日常事務所遮蔽的純真和美好,讓心靈獲得短暫的療癒。

繪本是一種跨越年齡界限的藝術形式,它可以是兒童的啟蒙老師,青少年的心靈導師,成年人的情感寄託,同時也能成為連接不同年齡人們的橋梁,讓彼此在閱讀中找到共鳴。因此,繪本不僅是幼兒的寶藏,也滋養著所有人的心靈。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