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性發展的運動教育:在美國育兒的觀察

運動不只是鍛鍊身體,對學習、情緒、人際關係都有很大的幫助。從小鼓勵孩子嘗試不同的運動,可以幫助他發展出自己的興趣專長,爸媽若是一起學習,更能豐富親子聊天的話題。

文/周婉湘博士(《一起讀、一起玩》、《手感創造力》作者)照片由作者提供


學校、社區、家庭一起支持體育活動
在美國,國、高中雖然課業繁重,學校和家庭卻從不犧牲小孩的運動時間。兒子的學校每天都有體育課,跟數學課、語文課的時數是一樣多的。九年級的大兒子是花式溜冰選手,他在學校也參加田徑校隊;七年級的二兒子在校外參加越野腳踏車隊,在校內加入網球校隊。

體育課裡教孩子各式各樣不同類型的運動,學校也有多種的運動校隊可參加,除了田徑隊、網球校隊之外,還有水球、跳水、游泳、棒球、排球、足球、籃球、舞蹈等校隊,提供孩子多樣的選擇,找到適合自己的舞台。

有些運動項目雖然在學校裡沒有提供,但在校外可以找到運動俱樂部或社區球隊可以加入,透過地區隊伍間的互相競賽,讓孩子有練習和努力的目標。例如前面提到兒子們參加的花式溜冰和越野登山腳踏車隊,就屬於校外的體育活動,區域的中學生組成的越野腳踏車隊,每個月都會與附近其他的車隊進行速度競賽,有個人也有團體總成績的比賽。

令人感動的是,這些校內、外的體育活動,都是因為有家長的參與和付出才存在。許多運動隊的教練是由家長擔任,團隊運作所需的各種職務:記帳、領隊、行政、裁判等,經常也是由家長義工擔任,大家一起分工合作。因此,爸媽除了要負擔課程的費用、一週多次練習的接送、支援週末出遠門過夜的賽事之外,家長們還得投入大量的時間和心力,支持孩子們的體育團隊。但是美國的家長們似乎也樂在其中,因為他們自己也熱愛運動,並且從小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

從多元探索中,找到自己的專長和興趣
家裡兩位兒子的興趣和專長差異很大,從小我和先生也讓他們嘗試多種運動:足球、網球、體操、跆拳道、游泳、攀岩、划船、溜冰、滑雪⋯⋯。慢慢的,他們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並願意在繁忙的課業中,抽出時間來練習和參加比賽。

對於比賽這件事,相較於成績和結果,我們更重視的是孩子學到什麼。舉例來說,從小練習溜冰刀和跆拳道的大兒子,在國中時發現自己的臀部和腿部肌力不錯,但手臂的力量就比不上從小打棒球的同學;他也發現自己跑步和跳遠的能力比一般同儕好,所以決定嘗試參加學校的田徑隊。

因此,可以帶著走的能力,不管是肌耐力、平衡感、手眼協調、柔軟度的鍛鍊,又或是恆毅力、抗壓性的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對我們來說,都是比成績和比賽結果更重要的事情。

親子一起運動,鍛鍊身心也增添話題
運動的好處大家都知道,這個世代的孩子從小和螢幕一起長大,坐在電腦前面的時間很長,因此更需要良好的運動習慣。研究發現每天的戶外時間,有助於預防近視產生。更不用說固定的運動習慣也可以讓孩子暫離螢幕,與教練、隊友和外在世界互動,對身、心的發展皆有益處。

國、高中的孩子身體正在快速發育中,這裡學校對體育的重視、社會熱愛運動的風氣,還有環境提供的各種資源,讓孩子們有機會好好發展自己的身體,從小養成運動的嗜好和習慣。這些都讓我相當感激,也很欽羨,同時也哀悼自己花過多時間在教室裡讀書的青春。

從小體育很差的我,近年也因為孩子的興趣而跟著去學滑雪和騎登山腳踏車,當然很快地,我們就追不上孩子的速度。但是跟著孩子一起學習,我們也踏出舒適圈,嘗試新的領域,結交新朋友(例如兒子腳踏車隊裡的家長),同時還增加了可以和孩子聊天的話題。

我和先生在步入中年之際,也開始每天運動,跑步、健走、上健身房做重量訓練。有時也跟兒子們一起練跑、爬山,冬天還會去各地的戶外溜冰場溜冰刀,留下許多美好的親子回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爸媽們與其叨念孩子看螢幕時間太長,不如自己先放下手機,帶孩子一起去戶外運動吧!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