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孩子的學習旅程充滿挑戰,從學寫注音到面對考試,父母該如何幫助他們克服挫折、積極學習呢?心理師將分享專業建議,帶領家長學會情緒調節、正向回饋,幫助孩子累積學習信心,迎接未來挑戰。
文/鄭翔好諮商心理師(旭立心理諮商中心)
當孩子開始學習,學業便成為他們成長的一部分,對於剛入小一的孩子來說,面對書寫國語注音的作業,經常會充滿挑戰和困難,而這段初期的經驗將影響他們未來學習的信心與效能。
這篇文章將探討孩子進入學習階段初期可能面對的挑戰,並分享我是如何陪伴自家孩子克服挫折、成長,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節奏。
孩子的學習節奏各不相同
許多家長會擔心,如果孩子沒有提前學習,會不會落後於同儕。我的兩個孩子都在大班才開始上公幼,升小一之前並未額外參加正音班。剛開始,他們在書寫注音符號時確實遇到一些困難,更由於弟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經常在課堂上分心,作業進度較慢。幸運的是,他在班上有學習好夥伴會主動幫助他,回家後,我也會協助他加強補齊。漸漸地,弟弟的努力開始有所回報,他在國語和數學的段考中逐漸取得了90分以上的成績。因此,我相信孩子的學習不必與他人比較,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與方法。
陪伴孩子學習注音的挑戰
記得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面對注音符號的書寫作業時,情緒往往波動劇烈;因為對他們來說,書寫注音是個不小的挑戰,尤其當作業太多、太難或寫不完時,都會因此哭泣或生氣,這也會讓我感到不耐煩和惱怒。
我們家弟弟對我的情緒反應非常敏感,每當我提高聲音,他會立刻察覺,並且會告訴我:「媽咪,你講話好大聲,嚇到我了!」這讓我意識到,陪伴孩子學習不僅是知識上的引導,更是情感上的支持。
面對孩子的情緒時,父母能適當調節自身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在感覺快要「抓狂」之前,我們需要按下暫停鍵,離開孩子的身邊,深呼吸、喝口水、稍作休息,然後再回來繼續陪伴孩子。這樣的方式不僅幫助我們平靜下來,也能避免在情緒上對孩子產生不必要的刺激;在孩子情緒平穩的狀態下,才能好好學習。
看見孩子過程中的努力
低年級孩子的專注力與耐心都很有限,家長可以將作業分成小段,讓孩子在中途休息,活動伸展筋骨,這會有助於舒緩情緒與專注。也許表面上看來進步緩慢,但每一次的突破都是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里程碑。
記得當孩子第一次完成國語期中考,結果不如爸爸預期優異時,我依然帶著兩兄弟去買他們喜歡的點心,表示慶祝與肯定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的努力。升上小二後,弟弟開始嘗試寫日記,儘管有時他感到疲倦,但他依然堅持完成每日的日記,雖然他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卻也展現對學習的動力。我相信,父母重視過程而非結果,更能有效增強學習動機與自信心。
學習的意義:不僅是成績
學業成績固然是衡量學習的一個指標,但我認為,更應從多方面來評估孩子的學習狀況。比如:
孩子是否對學習有渴望?
是否對學習有信心?
是否喜歡學校生活?
他與老師和同儕的關係如何?
這些都深刻影響孩子的學習動機和持續性。
例如我們家弟弟雖然在書寫注音時字跡潦草,偶爾會拼錯,但他卻非常樂意運用所學的文字與拼音,來書寫家庭會議紀錄,甚至主動提出要寫家庭會議提案表。這些行為讓我很欣賞,因為能夠運用所學解決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正是學習的真正價值所在。
有時在晚上,當我準備躺下休息時,他卻拿起讀本,一字一句地念讀,時而輕鬆一笑,時而認真思考,彷彿在享受閱讀的樂趣。這讓我非常感動,因為學習不僅僅是掌握知識,更是對知識的熱愛和運用。
因為學習動機不墜,到了中年級科目難度變高,當同學的成績下滑時,他卻還能維持學習動力,甚至有些科目還有所進步。升上小四後,某一天他放學回家,興奮地從書包裡拿出了「成績優異獎狀」,這讓他自己都感到非常驚訝!我看見他逐漸累積學習的信心,並主動嘗試更多的挑戰。
結語:支持孩子的多元探索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帶給孩子的不只是應對學習或考試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以開放心胸陪伴孩子,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透過冷靜的態度和正向回饋,幫助孩子調節學習的挫折、建立學習的信心、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持續學習的動力。這樣的支持可以讓孩子感受到鼓勵,也讓他們更加珍惜與家長的關係。
陪伴孩子學習,不僅是為了應付作業和考試,更是為了支持孩子探索自己的興趣、能力與特質,累積面對未來困難的力量。唯有這樣,學習之路才會更加充實、富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