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不高怎麼辦?醫師公開3種成長必備營養素

和爸媽聊到幫孩子補充營養素時,往往會有幾種狀況:補過頭了、誤以為補了沒用或不知道要補。兒童內分泌醫師解答:3種成長關鍵營養素,補對鈣、維生素D、鋅,幫助爸媽掌握長高關鍵期。


文/黃世綱(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

 
【第1劍客】鈣
鈣質對兒童成長營養補充至關重要,不僅是構成骨骼的重要礦物質,身體內各種肌肉的運作,舉凡肌肉的收縮,心臟的穩定跳動,都會使用到鈣這個元素。然而,鈣質是全台灣人最缺乏的礦物質,其中幾乎每一位兒童及青少年都鈣質攝取不足,攝取量甚至不到建議攝取量的一半。

醫學研究發現,補鈣對身高沒有直接幫助,有不少家長就認為不用補鈣。但鈣質是構成骨骼最重要的礦物質,成長發育期,正是人體最容易累積骨本的時機,攝取足夠的鈣質,是順利成長的基石。關於鈣質補充,我的想法是「不僅要補,還要花點心思來補。」

小孩補鈣吃什麼?5種常見高鈣食物總評
市面上鈣質保健食品琳瑯滿目,各種鈣片的鈣含量與吸收率各有千秋,到底怎麼選擇?我想,先把保健食品忘掉吧!花點心思在食物的選擇上,有意識的在孩子的三餐或點心中,再加入一些高鈣食物。

高鈣食物1〉乳製品:鮮奶、沖泡用的奶粉、保久乳、起司、優格
這類食物準備方便,適合安排在早餐或孩子的點心時段。有乳醣不耐症、喝牛奶會腸胃不適的孩子,可以先從少量乳製品開始嘗試,或直接選擇起司、優格或優酪乳這類「發酵」過的乳製品。在發酵的過程中,乳酸菌已經將乳醣做過初步處理,能減少乳醣不耐的症狀。

高鈣食物2〉黃豆製品:豆干、傳統豆腐、傳統豆花
豆類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同時也能提供豐富的鈣質,很適合入菜,或單純當作一道菜餚。在豆腐的選擇上,豆干與傳統豆腐是較佳的鈣質補充來源,嫩豆腐則因為製造方式與傳統豆腐不同,鈣含量少得多。若想在點心時間幫孩子補鈣,傳統豆花也是不錯的選擇。

高鈣食物3〉深綠色蔬菜:綠蘆筍、九層塔、菠菜、芥藍菜、小白菜、青江菜、地瓜葉
深綠色蔬菜也含有豐富的鈣質。然而,葉菜類因為含有膳食纖維、草酸,會略為影響到鈣質的吸收,所以不建議單以蔬菜作為鈣質補充的來源。儘管如此,一天三餐若能選擇上述幾種蔬菜烹調,積少成多,累積下來補充到身體裡的鈣質也是很可觀的!

高鈣食物4〉小兵立大功類:小魚干、黑芝麻、魩仔魚、海苔、海帶
上述食物鈣質含量都非常高,少少的量就有豐富的鈣質。以小魚干來說,每100公克就有約2200mg鈣質,將近是一杯鮮奶的10倍,每100公克黑芝麻也有約1400mg的鈣質。然而,無論是小魚干或黑芝麻,都不可能一次單吃到100公克,所以這些食物更適合拿來加入菜餚或點心當點綴。

 
【第2劍客】維生素D 
這是全台灣大人、小孩、老人最缺乏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營養素。維生素D可以幫助腸道吸收鈣質。在維生素D不足時,鈣質在腸道的吸收率僅有15%左右,而在維生素D充足的狀況下,則可以達到30%以上,也就是說,維生素D可以讓身體吸收鈣質的能力加倍!

至於,維生素D對長高有什麼影響呢?維生素D參與了骨骼生長板上軟骨細胞的成長與分裂,而生長板是孩子身高成長的關鍵組織,有充足的維生素D,孩子長高的過程也會更加順利。

當體內維生素D不足,鈣質便無法被身體順利吸收,進而導致骨骼硬度下降,醫學上稱為「佝僂症」,患者會出現O型腿,下肢變形等症狀,更嚴重者,甚至會有不可逆的身材矮小。在青春期,身高快速成長的青少年,更需要足量的維生素D來維持骨骼的健康。

維生素D缺乏早已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人體內大多數的維生素D是由皮膚在充足日晒的情況下製造出來的,現代孩子或大人多數時間都在室內活動,無法獲得足夠的陽光照射,導致無法生成足量的維生素D。
 
食物+日晒+營養品補充,啟動高D生活
以門診經驗來看,10個孩子抽血檢驗維生素D,有9個孩子維生素D都不夠,那1個維生素D充足的孩子,則是平常就有額外補充的習慣。因此,我認為,維生素D是唯一需要「額外」補充的營養素。

高D食物〉乾香菇、雞蛋及富含油脂魚類(鮭魚、鯖魚、秋刀魚、比目魚)
經日晒後的香菇維生素D含量會上升,平常隨手可得的雞蛋,一顆大約有40IU維生素D含量,富含油脂的魚類,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比目魚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平時又容易取得的高D食物,差不多也就只有這些了。


高D生活〉充足日晒
除了透過飲食與營養品額外補充之外,充足的日晒也是補充維生素D的方式之一。在日照較強的時段,例如上午10點到下午3點之間,日晒10至15分鐘,每周4次,也可以獲得充足的維生素D。

高D食品〉維生素D保健食品怎麼挑、怎麼吃、劑量建議?
由於食物來源不多,現代人日晒又不足,所以我認為維生素D需要額外補充。然而,市面上各種維生素D保健食品不勝枚舉,價格落差也很大,該怎麼挑選維生素D保健食品呢?我建議,成分越單純的越好,只含維生素D的保健食品,在劑量調整上較為好掌握。形式上,滴劑方便嬰幼兒食用,錠劑則較好攜帶。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維生素D屬於脂溶性維生素,飯後補充,隨著飲食中的油脂一起進入腸道後,吸收效率最好。有些爸媽會直接將滴劑加入孩子的食物中,比較不會讓孩子有「吃藥」的感覺,倒也是不錯的方法。

目前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接受母乳哺育的寶寶,至少每天需要額外補充400IU維生素D,以免骨骼發育不良,產生「佝僂症」。美國國家衛生院也提到,孩子1歲後,每天至少要從飲食中攝取600IU的維生素D。正值成長發育的青少年,更可以額外補充。我認為一天補充到1600IU也無妨,只要不超過2000IU就可以了。
 
【第3劍客】鋅
在兒童成長領域,「鋅」是近年來特別受到家長和醫界關注的微量元素。鋅是身體細胞分化和成長的必要元素之一,也是細胞內荷爾蒙接受器的一部分。

鋅就像是「翻譯機」中的重要零件,協助細胞接收其他器官分泌的荷爾蒙,翻譯來自於其他細胞的訊息,並執行各種工作。人體分泌的生長激素,也必須由生長激素接受器「翻譯」之後,細胞才會啟動後續一系列的合成效應,在這個過程中,鋅就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為什麼缺鋅的孩子長不高?在動物實驗上發現,一旦鋅攝取不足,可能導致骨骼成長發育受阻,醫學研究也證實,針對缺鋅的孩子適量補充鋅,有助於身高與體重的增加。國內亦有研究顯示,血液中鋅濃度偏低的孩子,補充適量的鋅之後,不僅身高長得比較好,味覺也更加敏銳,進而促進食欲。

 
挑食是缺鋅高危險群!常見高鋅食物總評
依我的臨床經驗,缺鋅的孩子多半有飲食不均衡的問題,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挑食又加上食量少,是缺鋅的高危險群。所以爸媽更應該讓孩子嘗試多樣化的飲食,循序漸進讓孩子認識各種食物,非不得已,醫師才會給予鋅錠補充。那麼日常有哪些高鋅食物呢?

牡蠣,就是俗稱的蚵仔,屬於高鋅食物。牛、豬、羊,其肉類都含有豐富的鋅。平常容易取得的雞蛋,含鋅量也不俗,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一天吃兩顆雞蛋,就能滿足整日所需的三分之一。此外,南瓜子、腰果等堅果種子類的含鋅量也不少,很適合作為孩子的點心。

建議爸媽在進行飲食規劃時,可以每餐準備一份肉類,再輔以雞蛋料理,偶爾烹煮薑絲蚵仔湯。在正餐之外,不妨準備一小包無調味的腰果給孩子當零嘴,肚子餓時可以解解饞、又不會對身體太負擔,如此一來,孩子就能在日常飲食中攝取到充足的鋅。


※本文摘錄自《身高體重剛剛好》新手父母出版

最新觀點

會員限定服務

親子共讀推薦

最新活動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