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階段是「執行功能」快速發展的黃金期,不僅促進了孩子此時的能力進展,更能有效預測日後的學業成就與社會情緒適應。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與老師可透過扮演遊戲、音樂活動與規則性遊戲等自然的互動方式,支持孩子的執行功能發展,為將來的學習與生活奠定基礎。
文/信誼編輯部
學齡前階段的執行功能發展特徵
脫離嬰兒期、進入了學齡前的階段,孩子此時的成長任務與能力進展,
執行功能扮演了關鍵角色──
🔸
工作記憶擴展廣度:
2、3歲時,孩子只能記住單一指令,或完成兩步驟的例行工作,如「脫褲子,坐上馬桶」。4歲時,能夠記住並執行2~3步驟的指令,如「先洗手,再坐好、吃餅乾。」到了5歲,已經可以處理3~4步驟的任務,並能記住遊戲中的多項規則。
🔸
抑制控制逐漸增強:
2歲孩子只能短暫等待,很容易受到本能影響。3、4歲時,逐漸可以在成人的提醒下抑制衝動、學習遵守規則。到了5歲,已經能夠主動遵守規則;面對誘惑時,甚至會試著運用策略(如唱歌或看別處)來轉移注意力、抑制衝動,以爭取更多獎勵。
🔸
認知彈性開始展現:
2、3歲的孩子很固執,總是堅持己見,缺少改變的彈性。4歲時,出現非常明顯的進步,在遊戲中可以接受規則改變,並且可靈活轉換想法,只是表現仍不太穩定。5歲之後,已經可以依據目標主動改變策略,而這樣的彈性也展現在語言表達能力上。
可見,不論是生活能力的提升、學習制定與執行計畫、在團體中練習遵守規範,或是在遊戲時記住規則、靈活運用策略等,都是執行功能逐漸成熟的表現。
促進執行功能發展的活動與遊戲
研究顯示,
3~5 歲是執行功能快速發展的黃金期,能有效預測日後的學業成就與社會情緒適應。父母與老師可以透過以下3大類日常活動,讓孩子在遊戲中自然鍛鍊大腦執行功能,支持孩子的執行功能發展。
1. 扮演遊戲:在想像世界裡,全面啟動執行功能
角色扮演是學齡前孩子最喜愛的遊戲之一,也是培養執行功能最自然的方式。遊戲進行時,孩子需要根據主題來
計畫與組織角色與情節;要記住角色任務與事件順序,則是
工作記憶正在運作,當人物加入、劇情推進時(如扮演廚師時,須依照客人需求備餐;扮演醫師時,則要根據病人描述進行診斷),要靈活應對,展現了
認知彈性;同時還要練習
自我控制,例如抑制住自己想做卻與劇情不符的行為,才能讓遊戲順利進行。
研究指出,扮演遊戲提供了需要同時運用
記憶、抑制控制與彈性思考的情境,可以有效促進兒童的自我調控與執行功能發展。可見角色扮演遊戲不僅是好玩而已,更落實了孩子如何在「遊戲中學習」。
2. 音樂活動:從音樂元素中,增進專注與自我控制
音樂具有豐富的構成元素,像是節奏、音高、旋律與音色(樂器)等,不僅能搭配歌詞唱歌,也能結合動作律動,還可以設計成有規則的遊戲(如音樂響起就跳舞,音樂停止就定格不動;聽到高音舉手,聽到低音要跺腳等),是非常適合促進執行功能發展的活動。
當孩子唱歌、律動或遊戲時,需要專注聆聽旋律與節奏,並在正確時機做出反應,這正是在練習
抑制控制與持續注意力;若要同時記住歌詞與動作,則必須運用
工作記憶;當規則改變時(如節奏加快、動作轉換),孩子則要展現
認知彈性來應對挑戰。
研究顯示,音樂活動能夠有效提升幼兒的專注力與自我調控,同時強化抑制控制和認知彈性。更棒的是,還能為孩子帶來正向的情緒體驗,何「樂」而不為呢!
💡 帶孩子這樣玩
- 可從單純的欣賞、聆聽開始,等到孩子熟悉樂曲後,再加入簡單的規則,並隨著能力提升,增加活動的變化。
- 音樂元素較為抽象,與其口頭說明,不如由大人親自示範,能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並投入遊戲。
- 活動示範:〈紙真好玩〉,收錄於《音樂可以這樣玩》,蘇珊著,信誼出版。
|
3. 規則性遊戲:在規則框架下,培養情緒調控力
規則性遊戲能幫助孩子在遊戲中學習遵守規範。2、3 歲孩子可以先從「輪流」開始,如排隊等待溜滑梯;到了4、5歲,就能嘗試像「紅綠燈」、「老師說」這類規則性遊戲,或是一起玩適齡的桌遊。
進行規則性遊戲時,孩子必須遵守規則,學習耐心等待、忍住衝動,這正是在練習
抑制控制;還要運用
工作記憶來記住規則或步驟;如果快要輸了或是規則改變,就要動用
認知彈性來調整策略。由於通常為多人參與且涉及輸贏,因此也能培養
社交技巧與情緒調控力。
研究顯示,良好的執行功能有助於發展更好的社交技巧與同儕關係;相對的,正向的社會互動經驗,也能進一步支持執行功能的發展。在規則性遊戲中,孩子透過與同儕合作、協商與解決衝突,不斷練習並強化這些能力,為進入小學階段的結構化學習環境做好準備。
💡 帶孩子這樣玩
- 成人應適時「搭建鷹架」,讓孩子累積成功經驗:依孩子的能力,先簡化規則並示範玩法,再逐步增加挑戰。關鍵在於給予支持,但要避免過度干預。
- 不論遊戲輸贏,請具體肯定他的「努力」、「專注」或運用的「策略」(口頭鼓勵勝於物質獎勵)。當孩子建立起「我做得到」的信念時,就更願意嘗試新挑戰,也能提升情緒調控力與「熱」執行功能。
- 延伸閱讀:〈學習面對遊戲規則〉、〈如何讓孩子學會「輸得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