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都知道,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而相識的人,也並非完全沒有危險。因此當孩子反問:「如果有人問路,要不要回答?」「如果是認識的人,可不可以呢?」,您是不是也會感到有些迷糊了呢?
您是不是也常叮嚀孩子:「現在外面壞人很多,所以如果有人拿糖果、玩具給你,或問你話、或說要帶你坐車出去玩,都不要理他!」、「如果大人不在家,有人按電鈴,都不要開門!」,可是,你我都知道,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而相識的人,也並非完全沒有危險。因此當孩子反問:「如果有人問路,要不要回答?」、「如果是認識的人,可不可以呢?」,您是不是也會感到有些迷糊了呢?
或許,孩子容易對打罵、欺負他的人定義為「壞人」,但期望學齡前孩子對模糊抽象的「陌生人」下定義,卻是相當困難,更別提是要判別好的或壞的陌生人了。而且,雖然我們一直囑咐孩子「不要亂拿東西、不要亂跑、不要亂跟陌生人說話」,可是,孩子真的了解陌生人可能帶來的傷害嗎?或是他真的學會如何在緊急狀況下保護自己嗎?還是孩子反而形成「所有陌生人都是壞人」的偏頗概念呢?
小心,但是放輕鬆!
與其自己每天擔心,倒不如真正教導孩子學習如何判斷、如何以得體有禮貌的態度面對陌生人,又同時可以保護自身的安全:
1. 在拿取別人的東西前,一定要先經過爸媽允許。
2. 出門前,一定先詢問過爸媽的意見。
3. 如果爸媽不在身邊,有人要帶你坐車去任何地方、或給你任何東西……都不要接受,並且快速離開。
4. 當一個人在家,接到電話或有人按門鈴,都不要隨意向別人透漏家人的事情及行蹤。
5. 有陌生人詢問,如知道,可禮貌的回答後,離去。千萬不可跟他一起去。
6. 穿泳衣遮起來地方是身體很重要的部位,如果有人觸碰,或做出讓人不舒服的動作,就要買上跑開,並且告訴爸媽。
7. 熟記家裡電話、地址及爸媽名字。可以在萬一走失時,找警察幫忙回家;但不可以隨意背誦給陌生人聽。
8. 認識新朋友,要讓爸媽知道。
千萬別因噎廢食
千萬避免對孩子以恐嚇、責罵的口吻來「提醒」孩子陌生人的可怕。因為,家長緊張的情緒很容易感染給孩子,一但過頭,長期不安的累積,很容易讓孩子在接觸新環境、或認識新朋友時,容易變成畏懼、猜忌,甚至無法與人坦承相處,進而可能會造成不合群、無法適應等種種負面後遺症的產生。因此,只要跟孩子訂下以上所提的生活安全準則,並養成習慣,對孩子在如何與陌生人應對與如何保護自己,都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