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生產可說是婦產科最常見的手術。剖腹生產(Cesarean section)的定義,是以手術的方式切開腹壁和子宮壁,將一個或多個體重在500公克以上的胎兒娩出的過程。因此,如果胎兒小於500公克,就不稱為剖腹生產,而稱為子宮切開術(Hysterotomy)。目前台灣各醫院的平均剖腹產率為30﹪左右,也就是說,每十個產婦就有三個是剖腹生產。
剖腹產前的準備 一般預定時間剖腹產的孕婦,在手術前一天就應住院,以接受手術前的準備,如抽血、驗尿、禁食8小時、灌腸、插尿管等(若是緊急剖腹產則另有緊急措施)。然而,首先必須先確定孕婦、胎兒的健康狀況。
剖腹產的麻醉方法 剖腹產的麻醉方法一般可分成兩種:
1.區域性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 包括腰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和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
2.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 一般孕婦通常採用區域性麻醉方法,緊急情況下,才會採用全身麻醉。
該橫切還是縱切? 剖腹生產時,腹壁的傷口可用橫切或縱切,前者美觀,後者開刀過程快速,適合緊急時使用。而傷口縱切或橫切,常隨醫師本人的經驗或孕婦個人的喜好來決定。
1.橫切傷口: 傷口高度約在恥骨聯合上方3、4公分,傷口長度大約10-15公分。皮膚、皮下組織、筋膜都是橫切,但是到了腹直肌則在中線處縱剖而進入腹腔內。
2.縱切傷口: 傷口介於肚臍與恥骨聯合之間的正中線,傷口長度大約15公分。
切開子宮壁的三種方法 切開子宮壁的傷口,又可分為三種:
1.子宮上段縱切:此為傳統式的剖腹產(Classic Cesarean Section)。
2.子宮下段縱切。
3.子宮下段橫切。
目前以第三種方法最普遍且安全,第一和第二種方法是在緊急時才會採用。子宮下段橫切傷口約10公分,破水後再娩出胎兒,然後以二層縫合法縫合子宮肌肉層,第三層再將腹膜縫回。此種方法的優點包括:
1.減少腹膜炎或腹腔黏連的機會。
2.此處肌肉層較薄,出血較少。
3.此處的切口不是位於子宮分娩強有力的收縮範圍內,因此傷口破裂的機會少。
剖腹產容易產生併發症 當然,剖腹產手術也可能會有併發症,例如:子宮裂傷、膀胱傷害、輸尿管傷害、消化系統傷害、大量出血,以及對胎兒的傷害等。因此,即使剖腹生產的比率日益增加,但是站在婦產科醫師的立場,除非有必要剖腹,否則仍以正常陰道生產,最合乎自然與生理的原則。
資料來源:
臺安婦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