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繪本大師安東尼˙布朗著名的幽默繪本《朱家故事》中,朱太太每天忙得像個陀螺,除了要洗衣、燒飯、清潔打掃、照顧先生和孩子,而且還得出門上班。但是先生和兒子卻將朱太太所做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不但不會幫忙,還常常催著朱太太做東作西。朱太太終於受不了而離家出走,他們只好自己做飯,但仍然不做任何清潔和打掃工作,很快的「朱家」就變成像豬圈一樣髒亂,而繪本中的朱先生與兩個兒子也變成「豬模豬樣」。直到朱太太回家,讓家中恢復原狀,他們這才體會到她的辛苦,改正過去懶散依賴的習性,也學著開始幫忙做家事。(註)
這雖然只是個故事,卻傳神的描述了很多現代家庭的清潔工作狀況。你們家的孩子,是否也像故事中的朱家兄弟一樣,老是需要媽媽跟在後面收拾呢?如果是,又有哪些方法可以讓孩子與家人養成隨時保持整潔的習慣呢?
將自主權還給孩子
事實上,無法自動收拾房間的孩子,可能有兩種極端的原因──要不就是媽媽也很散漫、要不就是媽媽非常「完美主義」。完美主義的媽媽通常會在看到孩子房間不夠乾淨的時候按耐不住,隨手就打掃乾淨了。因此,孩子早已習慣「反正我不做媽媽會做」,甚至「反正我做了,也被媽媽嫌做得不夠好」,乾脆就不要做了。建議辛苦的媽媽們,想要讓孩子學著動手收拾的第一步,就是將打掃的自主權還給孩子。給孩子多一點的信任,孩子願意做事時,先在旁邊看看他怎麼做,做不好再建議他正確的方法。如此給予孩子尊重,他們也才能學著獨立。
全家一起分工合作
家是全家人生活的地方,每個人都有義務去維持清潔與分擔家務,光靠媽媽一個人努力,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所以如果媽媽能夠巧妙扮演「清潔總監」的角色,根據孩子與家人的年紀、能力進行清潔工作項目的分配,就可以輕鬆維持家裡的乾淨。例如:讓爸爸負責大垃圾的處理,ㄧ、二年級的孩子可以協助整理書桌、分類玩具、擦窗戶,三、四年級的孩子可以協助收疊報紙、雜誌作回收,五、六年級的孩子可以試著在餐後學著洗碗、擦桌子。此外,清潔工作角色還可以採輪流擔任,爸媽也可以加入適度的獎勵制度,讓孩子更樂意完成工作喔!
教孩子分門別類
逐步養成孩子將物品分類整理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說希望女兒整理玩具,不妨準備三到四個不同的收納箱,上面用標籤註明不同的種類──「絨毛娃娃」、「家家酒」、「黏土」、「其他玩具」等,依照您認為最容易分辨的方式分類,教孩子每天晚上睡覺之前,一定要將玩具放回原先的箱子裡。漸漸養成習慣之後,逐漸可以將這樣的習慣延伸到他的書本、文具、甚至衣服、鞋子等等。當然,延伸的速度應該要依照您孩子的接受程度來調整喔!
建立當要則要、當捨則捨的觀念
此外,東西太亂,很可能是因為我們的「心」想要的太多。相信每年大掃除的時候,大家都有丟掉很多已經不需要的東西的經驗,但是仔細想一想,當初把它們留下來堆著,通常都是抱持著「將來一定會用到、丟了可惜」的心態。如果想要避免對著雜亂如倉庫的房間傷腦筋,建議父母與孩子從今天起,學著建立一種簡樸的生活態度,和孩子約定好只買真正「需要」的物品,而不是心裡「想要」的東西。此外,不需要的東西絕不勉強留著,與其讓東西堆在房間裡沾灰塵,還不如將它們分送給更需要的人來得實際。
如果以上這些原則,您的家庭都已經可以做到,恭喜您,您應該已經是一個快樂的爸爸或媽媽,不會像《朱家故事》中的主角,發生從人形變成豬模豬樣的狀況;如果還有些距離,也不要太心急,因為一個新習慣的養成和改變是需要時間的。相信在這樣的轉變過程當中,您和孩子都會學習到很多可貴的經驗!
(註:本文中《朱家故事》繪本故事大要摘錄自《童書久久》,台灣閱讀協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