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晴忽雨的產後心情~為什麼我快樂不起來?

大部分的產後媽媽(50%~80%)都會出現情緒不穩的狀況,但只要能夠及早瞭解原因,並採取適當的處理方式,就能將產後憂鬱帶來的傷害減到最低。


剛經歷過生產的媽媽,情緒會變得敏感且起伏不定,常會因為寶寶哭泣或是家人一句無心的話,就覺得難過、想哭或忍不住地發脾氣。事實上,在生產過後的一個月內,大部分的產後媽媽都曾出現情緒化的反應,這是十分普遍、正常的。

造成情緒低落的可能原因
產後媽媽有時會覺得很快樂,有時卻又出現失落、生氣的感覺,或是常覺得疲倦,甚至還會無緣無故地哭泣,但自己並不知道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其實,造成產後媽媽情緒鬱悶、憂鬱的因素很多,有些是生理的,有些是心理的,也可能是環境或更複雜的原因造成的。

生理與心理的因素
生產過後,媽媽體內的荷爾蒙開始急速變化:懷孕所需的荷爾蒙急速下降,泌乳所需的荷爾蒙則開始升高,因而導致產後媽媽的情緒起伏不定。除了生理的因素之外,產後媽媽複雜的情緒感受也是造成憂鬱的原因。因為寶寶誕生了,雖然讓媽媽覺得幸福與喜悅,但伴隨而來的還有責任與恐懼感,由於這些感受是互相衝突的,所以會加大產後媽媽的情緒波動。

其他可能的因素
在生產前,媽媽原本就對生產有些擔心,再加上生產過程體力的耗盡,因此,剛生產完之後,會有極度的疲憊感,最需要充分且安靜的休息。但由於大部分的產後媽媽需要照顧寶寶、要做家事或是訪客過久的打擾,往往都會導致身心俱疲而情緒崩潰

而有時新生兒照顧的問題,也會引起媽媽很大的焦慮與無力感,像是:新生兒的黃疸問題,或是睡眠時間不穩定與餵食的困難,常會使得新手媽媽手足無措。因此,最好在產前就能安排好新生兒照顧的事宜,並且在產後能夠經常和有經驗的朋友、長輩或醫療人員討論孩子的問題,以減少心中的不安。

產後憂鬱的類型與應對方式
產後媽媽情緒低落的嚴重程度,可依發生的症狀與持續的時間,大致分成三種類型,請媽媽與家人先自行檢測,以便找出最適合的處理方式:

1.產後鬱悶(產後憂鬱)約佔50%~80%
在生產後,大約有50%~80%的媽媽會出現產後鬱悶的症狀,包括:心情低落、無力感、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常覺得想哭。這可能是因為產後女性荷爾蒙變化,而引起情緒上的改變。 

如果媽媽發現自己出現類似產後鬱悶的症狀時,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讓自己太過勞累,以免造成身心俱疲的現象,加重心情的低落感;而先生要多體貼、多鼓勵產後媽媽,也要幫忙照顧寶寶。一般說來,只要有家人諒解與支持,產後鬱悶的症狀大約可在產後一個月內自動減輕,但是,如果媽媽的產後鬱悶症狀持續6週以上,或是出現很嚴重的抑鬱感時,就必須請教醫生或心理諮商師,尋求專業上的協助。

2.產後憂鬱症約佔10%~15%
大約有10%~15%的產後媽媽,會從產後鬱悶進一步轉變成產後憂鬱症,主要的症狀是:媽媽會感到非常的沮喪、悲傷,而且經常不自主的哭泣,也會經常覺得緊張,更容易發脾氣。而有些媽媽則是會感到焦慮、害怕,也會覺得疲倦,無法集中注意力。

得到產後憂鬱症的媽媽,不但會影響自己的生活作息,也無法照顧寶寶,更嚴重的是,可能會出現自殺的傾向。因此,一旦察覺可能罹患產後憂鬱症時,除了要有充分休息和家人的關心之外,更要正視憂鬱症是種真實疾病,必須盡快尋求醫生的專業協助,如有需要時,也可使用抗憂鬱藥物加以治療,直到憂鬱症狀完全消失,才能作個稱職的母親。

3.產後急性精神病佔極少部分
而有一小部分的女性(約佔千分之一)會在產後兩週至三週內,出現急性精神疾病現象,首先是出現有:失眠、坐立不安、倦怠、易怒衝動、情緒不穩,身體疼痛的憂鬱症狀,接著兩、三個月之內就會出現:躁動不安、暴躁易怒、意識混亂、人格解離、情感表達不協調、怪異行為、拒食,甚至還會出現妄想、幻聽或幻覺等精神疾病症狀。

罹患產後急性精神病的媽媽,通常具有潛在的精神疾病因子,因為懷孕、生產過程中的種種壓力而誘發,或是之前本身就罹患精神疾病。此類患者會受到妄想與幻覺的影響,做出偏離現實的行為,可能出現過度恐懼、過度保護嬰兒,而有殺害嬰兒或與嬰兒同歸於盡的想法。因此,產後急性精神病具有相當的危險性,只要發現產後媽媽有此類症狀,就應該盡快就醫,以免釀成無法彌補的悲劇。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