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乳呆的煩惱 I~孩子說話不清楚?

滿臉淚痕的小威從娃娃車上走下來,看到媽媽便「哇」地一聲大哭︰「媽媽,我不盎爺,爺要不咬,咬甭友要我,喔我恩,不欸喔襪……」媽媽再仔細聽了一遍,才弄懂小威說的是「媽媽,我不要上學,學校不好,小朋友笑我,說我笨,不會說話……。」看到兒子可愛的臉蛋掛滿了委屈,真叫人又心急又心疼。

最近,小威因為在學校找不到玩伴而顯得鬱鬱寡歡,在家裡,婆婆說︰「小孩說話不清楚有什麼關係,長大了自然會好。」隔壁的王媽媽卻說︰「趕快帶小威到醫院去剪舌根,剪了才會好。」可是小威的爸爸卻有另一套說詞︰「要他重說一遍,說不清楚就不理他,再鬧就讓他去坐小椅子反省,多處罰幾次就會改了。」爸爸的高壓政策讓小威更不願開口,畏畏縮縮的。眼看著孩子一天比一天不快樂,該怎麼辦?

親愛的父母們,您是否也正為孩子口齒不清而苦惱?讓我們來談談這令人煩憂的「臭乳呆」。

構音異常並不少見
「口齒不清」在臨床上稱為「機能性構音異常」,也就是一般人常說的「臭乳呆」。所謂「構音」,是指空氣由肺部出來,通過聲帶振動後,再經過唇、舌、牙齒、上顎、咽喉等部位的修正、摩擦或阻斷而發出的語音。例如「ㄊ」是由舌尖上頂再加上口內強的氣流而發出,「ㄍ」則是舌根上摩擦所發出。倘若在構音過程中,構音的方法、位置、速度、強度或是動作的協調出了問題,使語音改變,則造成「構音異常」,即所謂的「口齒不清」。

構音異常是常見的兒童語言問題,幾乎佔所有語言問題的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造成「機能性構音異常」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可能與孩子的口腔動作協調性較差,或是語音聽辨力、口腔靈敏度不好有關。

常見的構音異常類型
替代音利用別的語音來代替應發的音。例如「ㄅ」代替「ㄆ」,則「婆婆吃枇杷」就成「伯伯吃鼻拔」;又如以「ㄍ 、ㄎ 」代替「ㄉ 、ㄊ 」,則「兔子的耳朵大」就說成「褲子個耳鍋掛」。
省略音將字首的音略而不發。例如「蘋果」說成「贏我」,「到公園放風爭」變成「傲翁員盎嗡恩」;前面所提的小威就是省略音的案例。
歪曲音將語音扭曲發出。例如「飛機」變成「宜遊」。
附加音在正常發音中加上不必要的音。例如「老師」變成「老輸」,「不要」說成「不料」。
這四種類型中,以替代音最為常見,其次為省略音。每個孩子的錯誤類型不同,有時四種會混合出現。

構音異常的正確觀念
在我們的社會中,老一輩流傳下來的觀念是,當兒童有口齒不清現象時,只需剪一剪舌繫帶,構音異常現象自然會好轉,這是不正確的觀念。舌繫帶過緊可能會影響口語清晰度,但是真正有舌繫帶過緊的情形(舌頭伸長程度無法超過嘴唇,舌頭伸出時成W形)的兒童很少。一般說來,機能性構音異常的孩子需接受語言治療,而不是非剪舌繫帶不可的。

延伸閱讀:臭乳呆的煩惱 II~如何矯正孩子的發音?

◎ 本文節錄自《玩出語言力》,林麗英著,信誼出版。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