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怎麼辦?

  新生兒或是喝母奶的寶寶,由於體內尚有得自母體的營養與抗體,一般而言,只要照顧得宜,通常都不太容易感染疾病;但是到了五、六個月大時,免疫抗體逐漸消失之後,大大小小的各種疾病就很容易接踵而來。
  對新手父母而言,除了要忙於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以外,一旦孩子有生病的徵兆時,心焦之餘,還要忙於處理孩子生病的問題,對父母真是一項重大考驗。其實,當孩子生病時,父母最重要的就是沈著應付,依據孩子實際的狀況作初步的判斷,再決定最適當的處置策略。
  本文針對0-3歲幼兒較常出現的生病症狀,如:發燒、鼻塞、咳嗽、嘔吐、便秘、痙攣、長痱子、砂眼等,提出重要的判斷依據與處理原則,幫助您成為孩子最佳的家庭醫師喔...

新生兒或是喝母奶的寶寶,由於體內尚有得自母體的營養與抗體,一般而言,只要照顧得宜,通常都不太容易感染疾病;但是到了五、六個月大時,免疫抗體逐漸消失之後,大大小小的各種疾病就很容易接踵而來。

對新手父母而言,除了要忙於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以外,一旦孩子有生病的徵兆時,心焦之餘,還要忙於處理孩子生病的問題,對父母真是一項重大考驗。其實,當孩子生病時,父母最重要的就是沈著應付,依據孩子實際的狀況作初步的判斷,再決定最適當的處置策略,如此,不但能夠舒緩孩子因生病而產生的不適,也能減少父母自己的焦慮感。

以下針對0-3歲幼兒較常出現的生病症狀,如:發燒、鼻塞、咳嗽、嘔吐、便秘、痙攣、長痱子、砂眼等,提出重要的判斷依據與處理原則,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佳的家庭醫師。

◎ 發燒
「發燒」是生病的徵兆,父母若發現孩子的體溫比平時高,就應開始留意。如果孩子有下列幾種症狀,最好及早送醫診療。
1. 突然發燒,神情倦怠,沒有精神。
2. 發燒不退,呼吸急促,臉色蒼白。
3. 發高燒,且有痙攣的現象。

當孩子發燒時,除及早請醫生診察外,應多給他喝開水,多休息,並且暫時不要讓他外出;必要時可讓孩子在床上玩,也算是休息。

◎ 鼻塞
雖然鼻塞不是什麼麻煩的疾病,但是會令孩子很不舒服,甚至影響食慾及睡眠。處理時可使用吸鼻器吸取鼻涕,或用棉花棒沾點橄欖油,可清除鼻孔裏不易挑除的鼻涕和鼻屎。

如果鼻孔已弄乾淨,但鼻內仍悶塞時,可將脫脂棉或紗布沾濕擰乾,再覆蓋於鼻部。如果家中使用暖氣設備或室內太乾燥時,可經常灑水或煮些開水,使空氣中含水蒸氣,可幫助預防鼻塞。

◎ 咳嗽
咳嗽容易引起併發症,下列幾種咳嗽是必須留意的:
1. 咳嗽且連帶噴嚏和鼻水流不停,這可能是傷風感冒。
2. 咳嗽日漸加劇、呼吸急促,且發出咻咻的聲音。
3. 吐氣比吸氣困難,且發出咻咻的聲音。
4. 像狗遠吠似的咳嗽。

當孩子的咳嗽十分厲害時,可將孩子的上半身墊起。咳嗽時容易引起嘔吐,飲食不宜過多。此外,玩得太激烈也容易引起咳嗽,最好要留意孩子的活動量。

◎ 嘔吐
出生三個月內的嬰兒容易出現「溢奶」現象,這是因為喝奶過量時,奶水倒流的現象,並非疾病。但是如果孩子吐得很厲害,且囟門(頭頂柔軟的部分)浮脹起來,不斷嘔吐,肚子絞痛,大便有血跡,發高燒,腹部腫脹,發出嘔聲,想要吐的樣子,若有這幾種症狀,必須馬上請醫生診治。

嬰兒有嘔吐現象時,應避免仰臥,以防被嘔出物噎住而窒息。嘔吐時最好扶著孩子,並上下撫摩背部,讓他吐乾淨。吐完後,大都會有脫水現象,必須給孩子多喝水。

◎ 便祕
嬰幼兒便祕的主要原因有幾種:腸胃的功能遲鈍、偏食(不吃青菜)、運動不足、喝水不足等。孩子便祕時可用下列方式處理:
‧以順時鐘方向輕輕按摩孩子腹部,刺激胃腸蠕動。
‧讓孩子多喝開水或蜂蜜糖水(但一歲以內嬰兒避免進食蜂蜜)。
‧以棉棒沾點橄欖油塗擦肛門,刺激肛門催便出來。
‧還在喝奶的嬰兒,應配合餵食足夠的果汁;已可吃副食品的孩子,食物中應增加菜泥。

◎ 痙攣
發高燒的嬰兒,很容易突然昏迷不醒或身體有收縮、發抖的現象,這就是「熱性痙攣」。另外,如羊癲瘋或腦性小兒麻痺症,也都會有痙攣現象。痙攣時,最怕的是孩子自己咬到舌頭。當孩子痙攣休克時,處理方式如下:
1. 保持安靜,不可慌張地搖孩子。
2. 為了避免咬到舌頭,可用紗布或脫脂棉包住筷子,塞入患者齒縫間,讓他咬住。
3. 鬆解孩子衣帶;如有發熱現象,應用冰袋冷敷,腳部則以溫水浸暖。

◎ 痱子
痱子多生在額頭、頸、腰、背部,會有癢感,出汗後會刺激皮膚,有輕微疼痛感,如果抓破皮膚被細菌感染,就會變為痱毒。

預防方法如下:
‧保持皮膚清潔,經常洗澡洗頭。
‧保持皮膚乾燥,穿著寬大清潔、通風通氣、吸汗質料的衣物。
‧避免中午太陽強烈時帶孩子外出或玩耍。
‧室內空氣流通,保持涼爽。
‧避免吃太燙或刺激性的食物。

◎ 砂眼
砂眼通常是透過手帕、毛巾、洗臉水、洗臉盆或用不乾淨的手揉眼睛等方式傳染。砂眼的初期症狀是眼睛的分泌物漸增、發癢、發澀、流眼淚。

預防方法如下:
‧注意個人衛生、毛巾和手帕要個人專用。
‧用流動的水洗手。
‧毛巾經常煮沸消毒。
‧孩子的手要經常保持清潔。
‧平常教導孩子不要用手揉眼睛。
‧家中若有孩子感染,一定要防範傳染範圍擴大。

§ 本文摘錄自《保母媽媽》,蔡延治著,信誼基金出版,民國84年。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