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要吃什麼,就讓他吃什麼嗎?
更新 : 2018-09-20
有些人認為,一個人的「胃口」可以反映出他身體欠缺的營養,所以,孩子要吃什麼。就讓他吃什麼。便可達到營養的要求。這樣的想法對嗎?
讓我們來看一看,食量是怎麼控制的。人體的腦下視丘有調節食物攝取量的機能,腦下視丘有「飽感」時,我們就不想再吃,反之,就繼續想吃。
餓的時候,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了.並不很在意是不是合「胃口」。但人們又常因為環境和情緒的影響,愛吃的東西對了胃口,就會不停地吃,超出食量之外:而在生病、緊張、疲倦或興奮的時候,卻沒有胃口。
「胃口」不足以採信
有些人認為,一個人的「胃口」可以反映出他身體欠缺的營養,所以,孩子要吃什麼。就讓他吃什麼。便可達到營養的要求。這樣的想法對嗎?
首先說明一下常常被混為一談的「胃口」與「飢餓」這兩個名詞。所謂的「胃口」,是指「吃喝的欲望」,這是一種愉快的感受;而「飢餓」是指「對食物迫切的需要」,是一種痛苦的感受。
接著。讓我們來看一看,食量是怎麼控制的。人體的腦下視丘有調節食物攝取量的機能,腦下視丘有「飽感」時,我們就不想再吃,反之,就繼續想吃。
餓的時候,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了.並不很在意是不是合「胃口」。但人們又常因為環境和情緒的影響,愛吃的東西對了胃口,就會不停地吃,超出食量之外:而在生病、緊張、疲倦或興奮的時候,卻沒有胃口。
因此,幼兒的「胃口」充其量只能作為食量粗略的指標,單憑「胃口」。是不能保證營養的適量的。
『家有小胖子』的煩惱
由於經濟進步、生活水準提高,現代一般家庭對「吃」相當講究。尤其是居住在都市裏的孩子,在吃得好、吃得不少,又缺乏空間用運動消耗熱量的情況下,「家有小胖子」也成了家長頗為困擾的話題。
肥胖不僅是工業高度開發國家醫藥衛生的重要課題,在我國,逐漸也有許多人有體重過重的困擾。
「肥胖」和「體重過重」之間,是有些差別的。「肥胖」係指,體內脂肪過度的堆積。使體重超出理想的百分之二十以上;而「體重過重」則是指,體重超出理想的百分之十~十二。
肥胖之所以令人擔心,主要是因為中年以後的肥胖往往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有密切的關聯,而中年人的肥胖常為過去長久以來之體重過重的延續。有些研究報告甚至指出,肥胖的成年人有五分之一~三分之一在兒童時期就是小胖子。而肥胖兒童更提前面臨上運所謂的「成人病」。
因此,現在多主張「預防肥胖應趁早」。無怪乎,父母對「家有小胖子」亦不勝煩惱了。
談到體重如何控制之前。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兒童肥胖的因素。「營養」是第一個聯想到的,也往往怪罪於吃得大多。然而,也有報告指出,肥胖兒童的重量不見得特別大。更要緊的是因為活動大少。許多胖娃娃不變動,以至於吃下丟的熱量超出身體平日活動所需,多餘的熱量貯積起來,就容易發胖了。胖了之後,行動比較笨拙,更不想動,熱量消耗不掉,體重再增加,遂造成惡性循環。
在現代都市化的生活環境裏,可供舒展筋骨的地方日益減少,孩子們每天花幾個小時坐在電視機前.,又目不暇接地接受零食廣告,更助長了肥胖發展的趨勢。
由此可知,欲改善體重過重的問題,必須由「增加活動消耗」與「減少熱量攝取」雙管齊下始能奏效。
首先,家長得扭轉.小孩子要胖嘟嘟才好」的觀念,而且從小培養孩子從事活動性較高的活動,以減少老是坐著看電視的「惰性」。在吃的方面,仍以五大類基本食物為基礎,但必須減少熱量含量特別豐富的油、糖類製品(譬如:以脫脂奶取代全脂奶,以水果取代巧克力糖等),同時,清除家中的零食,更不要把零食當作獎懲或表現親情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