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懶了,怎麼辦?

  大方從幼稚園回來,興匆匆的告訴奶奶,要幫忙洗碗,奶奶說︰「那麼小會做什麼,還不是想玩水,等一下又要打破碗了。」大方被潑了一盆冷水,獨自回到玩具堆裏玩了起來。隔了一會兒,奶奶說︰「大方,過來幫奶奶拿個東西。」大方沒動靜,奶奶嘀嘀咕咕的說︰「這麼懶,一點忙都不會幫,真是的﹗」

幼兒對很多事情都躍躍欲試。如果「孩子好懶,都不幫忙」時,建議家長先想想是什麼因素,讓孩子變得這麼懶。

領孩子的情,給他機會

要從小培養孩子勤勞的習慣,父母要居於輔導的地位,讓孩子主動去選擇他要做的事,這樣比較容易培養他自動自發的精神。換句話說,父母要給孩子勤勞做事的機會。有的父母怕孩子做得慢;怕孩子年紀小,做得不好;或怕孩子弄髒衣服而剝奪了孩子做事的機會和他本性上的自動自發。幼兒的天性是好奇、好動的,之所以會「懶」,多半是父母在他勤勞想幫忙時,沒有領他的情,而抹煞了他幫忙的興趣。例如︰他想幫忙洗碗,但媽媽認為他可能洗不乾淨,又會打破,就說︰「你為什麼不把你的玩具收拾好?」可是,「收玩具」並不是他現在想做的,於是,他只好很被動、很不情願地去收玩具。久而久之,父母總說他「很懶」,其實他可能很勤快過,只是父母忽略了,沒有給他機會去發揮他的本性。

爸媽別要求太高

如果孩子已經很懶,不再自動自發了,該怎麼辦呢?父母還是要想辦法去觀察孩子「偶爾」主動選擇的事情,把握住機會,去稱讚他、鼓勵他,欣賞他那些「做得實在不完善」的成果。孩子主動做事後,能得到稱讚,他會更有興趣、更自動地去做。

年紀小的孩子做起事來不容易持久,父母要能接受這個事實。例如︰他有段時間愛洗手帕,洗了幾天,又愛洗拖鞋,不洗手帕了。父母可能會認為「好習慣不肯持續下去,是不是又開始懶了?」其實幼兒沒有定性,經常想嘗試其他的事,而這些點點滴滴累積起來,都可以培養他勤勞的習慣。父母要從旁觀察,順著他的興趣和選擇,他就容易自動自發了。

請保持童心

若父母要主動地引導孩子做事,讓他負擔一點責任,最好能配合他的興趣,進行的方式也要有趣味性。不要在孩子懶得動時不停地提醒和叮嚀,而要在他一開始行動時,就給他鼓勵。

一位母親舉了一個例子,提供她的經驗談。她說︰我的孩子對於「小袋鼠」 的畫線遊戲興趣似乎無法持續,往往做一半就停下來。有一次他畫了幾條歪歪扭扭的線拿來給我看,我對他說︰「這些線怎麼都在發抖呢?好像感冒了。」他聽了哈哈大笑。我接著說︰「再畫畫其他的,看是不是也感冒了?」他樂得拿起筆一條條的畫下去。我想,把一件事情趣味化,總比刻板的催促或打罵來得有效。

怎樣才能叫得動孩子?

若希望孩子對父母的指令能很快有回應,下列幾點是該注意的︰

1.不要離他太遠。與其在廚房遙控,不如靠近他,或逐漸走近他。
2.最好眼睛看著他,叫他的名字,對他說話。邊做其他的事邊對他說話,孩子比   較容易忽略不聽。
3.態度要溫和而堅定,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當真地堅持他做。但不要大吼大叫或用狂怒的聲調命令孩子,否則孩子就學會只在父母怒氣沖天時才有反應。所以命令孩子時,大人要努力保持平靜。
4.多用正面的話,而不要說反面話或用威脅的字句。與其說「你再不去洗手,就不要吃晚飯了」,不如說「要吃飯了,現在先去洗手」。
5.父母說出的話要配合行動。與其三番兩次叫孩子關電視,不如說一次就上前關掉;告訴孩子該洗手了,就馬上牽著孩子的手平靜地走向浴室。讓孩子行動的,應該是「父母的行為」,而不是「憤怒的威脅」。父母把說出的話付諸行動,讓孩子知道這是一定要做的,也可以減少自己嘮叨的次數。

家庭學校要配合

在幼稚園裏,懶惰的孩子往往連他的生活瑣事(例如︰扣鈕釦)都懶得做。因此,最重要的是和家長聯繫,請父母和老師一起配合來引導。

有時孩子在幼兒園裏已能做得很好,但因為回到家以後,父母沒能好好配合,孩子往往又會故態復萌。平日父母不妨找些小工作,讓孩子自己做或陪著孩子一起做,甚至可以給家裏的成員每人分配一件固定的工作,加強孩子的參與感和責任心。有的母親因為要趕著上班,凡事都替孩子弄好,省得麻煩,而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機會。如果情勢上不得不這樣,最好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教導孩子,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他必須學會自己做。

老師平時不妨在學校裏和孩子玩玩穿衣服、扣鈕釦的遊戲,或利用玩偶的表演說故事,引導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例如︰滿地的玩具沒有家,好可憐,請他們想想有什麼方法可以使它們找到家。這些方式往往孩子都能接受。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