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惡夢~情緒的處理站

夢是什麼?根據心理學家弗洛依德的說法,「夢」是具有意義的精神現象,乃是某部份清醒狀態時精神活動的延續,夢不僅反映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同時也反映出我們內在所經驗到的生活經驗。

夢從哪裡來
一、兩歲的孩子雖不善表達夢境,但他們也會做夢。幼兒做夢的內容不像成人般的稀奇古怪、錯綜複雜,但他們的夢多半與白天時的壓力和情緒有關,如:人際間的衝突、受驚嚇、被責罵、嚴厲的管教、突發狀況或意外等,睡覺時便容易有做惡夢的現象,有時可鉅細靡遺地回憶起惡夢的過程,但有時幼兒並未意識到任何可怕的夢境,但可能卻在白天突然表現出不太尋常的行為或情緒,如不明的驚恐、焦躁、或害怕某事某物等。偶爾的惡夢並無需擔憂多慮,因為這是潛意識運作的歷程,主要是讓幼兒在夢境當中,釋放和紓解某些情緒,以暫時獲得心靈的撫慰和平靜。但若是持續性的惡夢,特別是孩子於醒來之後,仍長時間感到驚慌、恐懼、害怕,便是孩子承受過多壓力的警訊,顯示孩子於這一段期間,有些無法解決的困擾或問題。

幫孩子走出惡夢
尊重、接納孩子的夢境,孩子的情緒才會平靜、穩定下來,無論是任何形式的惡夢,都會隨著家人的關懷,認知的成熟以及壓力源的解除而減少或舒緩。所以,處理孩子做惡夢的狀況,家長可做的是:

1. 尊重和接納他們的情緒、反應和夢境,因為這是孩子面對一個真實或想像的危機狀態時,所做的一種應對策略,您的關懷、耐心和傾聽,不僅是孩子情緒的避風港,同時也有助於提昇孩子的安全感和面對恐懼的信心。

2. 和孩子談談他做了怎麼樣的夢,或者是請他用玩具、黏土、畫畫......等方式,來玩出或畫出他的夢境,如此有助於我們檢視孩子的經歷和感受,與其目前的生活、困擾或問題的關聯性。

3. 為孩子準備一、兩樣他可以隨身攜帶的「慰藉物」,如:心愛的娃娃或機器人,這些慰藉物有時彷彿父母形象的延伸(猶如此時你就在他身旁),可發揮安撫作用。

4. 禁止或限制孩子觀看不當的書籍,電視節目和報導(尤其是限制級或靈異鬼怪的節目)。睡覺前一、兩個小時不要看電視。

5 .用一些方法向孩子強調和證明你對他的愛,如:親親抱抱、有需要時儘快出現;同時,就寢時也讓孩子有些決定權,如:穿什麼衣服、講哪個床邊故事。

家長可以觀察記錄孩子做惡夢的次數、頻率和程度,以判斷其惡夢是屬於偶發型還是持續型。然而,無論任何類型的惡夢,都是正常、健康的現象,除非造成較嚴重的後遺症,影響了日常生活作息才需要尋請專家的協助。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