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性別角色如何形成的呢?

  美國學者(註一)將有關性別角色和行為問題的各種現行理論和研究作了一項縱覽,在美國幼兒教育資訊中心(註二)印行的出版物「幼兒時期性別角色的社會化」中刊出。該文的重點是探討家庭、大眾傳播工具和學校對兒童性別角色發展的影響,並且針對執行「婦女教育平等法案」所產生的一些理論和實際上的問題提出說明。其中大部分的研究已在一九七○至一九七七年被引證。以下提出一些研究結果,這些理論對於教育孩子的性別角色觀念,至今仍非常值得參考。

性別的差異
1.至少兩歲半時,男孩子比女孩子積極、進取;三歲時,男孩子比女孩子好動(尤其是有同伴在場時)。
2.男孩子對於同伴團體的影響似乎比女孩子敏感。
3.女孩子對大人的要求抱怨較多,而且比男孩子仰賴大人的讚美。
4.到了兩歲或三歲時,男孩和女孩在玩具和活動選擇方面都已顯出性別類型的特徵。
5.男孩子性別定型較早,而且比較強烈。

家庭的影響
1.在選擇適合其性別的玩具和活動上,男孩受到的壓力似乎比女孩大。男孩的行為如果不適合他的性別,也比較容易受到父母負面的反應。
2.研究顯示︰父母在孩子三歲以前,就透過玩具及活動的選擇來影響孩子的性別型態。他們對玩具的選擇似乎傾向於強調男女有別。
3.有些研究顯示出很有意義的結論,即︰男孩子比較好奇、具冒險性、善於操作或較有研究精神。原因之一或許是「男性」玩具大都比較複雜、主動、富社會性;而「女性」玩具則比較簡單、被動,單獨一個人就可以玩。
4.研究十四個月以下幼兒的遊戲行為發現︰男孩女孩對操作性玩具及柔軟的填充玩具(如洋娃娃、小熊等)的興趣並沒有性別上的差異。但是對兩、三歲以上幼兒的研究,則一再地顯示出分別︰女孩較喜歡扮家家酒式的玩具和手藝勞作;男孩喜歡火車、汽車和積木。(奇怪的是,很少人研究十四個月到兩歲之間孩子的喜好,而這段時期正好是造成玩具選擇上的性別差異的重要時期。)
5.對男孩和女孩認知方面的成就,父親和母親強調的似乎有所不同。父親似乎比較關心兒子的表現;母親對男孩女孩的要求則似乎沒有差別。
6.對孩子的性別差異行為,父親是主要的推動者。
7.一些試驗性的結論指出︰在涉及危險行為和空間移動時,父母親對女孩子的限制比較多。但是,並沒有明顯的跡象顯示父母鼓勵女兒依賴,而要兒子獨立。
8.職業婦女的女兒和家庭主婦的女兒比起來,很明顯地比較沒有性別類型固著的情形,也更熱切地想模仿母親,並視「女性」為有能力的人。
9.家庭中「適度的」由父親作主,與子女情緒的安寧有其關聯性。但是父母任何一方極端的佔優勢都不好,而完全由母親作主更會有特別不良的影響。
10.「完全由母親作主」對男孩子似乎有不可磨滅的影響,會減低他們模仿父親的傾向,也會減低他們的男性取向。但是,「完全由父親作主」似乎不至於減弱女孩的女性化。

學校的影響
1.有力的證據顯示︰兒童入學時,性別角色都已定型。
2.一般人對於「好學生」的認定標準大致與傳統對女生的要求不謀而合。
3.有些證據顯示︰無論是對男生或女生,老師們都傾向於要求女性化的行為。那些不願選擇較女性化行為的男生,就可能不受學校歡迎。
4.男生比較信賴那些鼓勵男性氣慨的同伴的讚美,而不屑於聽從鼓勵女性行為的老師。
5.有些證據顯示︰男生比較能接受老師對他們行為的批評,而比較不在乎老師對他們學業成績的批評。這點也許可以解釋為︰如果男生功課不好可能是因為不夠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相反的,女生比較樂於服從指示,在學校多半很乖,她們學業成績不好很可能是能力不足。
6.研究中並沒有明顯的證據指出男老師比女老師更能培養出較有男性氣概的學生。
7.企圖改變兒童對性別角色的態度,對女孩比較成功,對男孩則毫無效果。

(註一)Jnnet Bowermaster, Elaine Jacobson, Lilian G. Katz和Louise Kessel.
(註二)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