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吸,我吸,我吸吸吸!~談嬰兒的吸吮

吸吮是嬰兒與生俱有的反射行為,具有進食、安撫情緒、認識環境等功能,不過,孩子吸吮手指及使用安撫奶嘴的時機等問題,卻也常令父母傷透腦筋!  

只有幾個星期大的柔勻,竟然吃起自己的手指頭了,媽媽當下忙不迭地把她的手指拉出來;不一會兒,柔勻又把指頭放進嘴裡。

對柔勻吸吮手指的行為,媽媽腦海裡頓時浮現許多困惑:柔勻那麼喜歡吸手指,是不是有什麼心理問題?要不要給她安撫奶嘴?如果吸吮奶嘴或手指成習慣,會不會影響牙齒的生長?將來旁人笑她怎麼辦?

吸吮是反射,也是需求
吸吮是新生兒與生俱有的反射行為,讓寶寶一出生就可順利吸奶,以滿足他生理上的需求。如果我們把手指放入新生兒嘴巴,就會感覺到一股很強的吸吮力,這是寶寶不須學習就會的,稱為吸吮反射。

許多新生兒在三、四個禮拜大時,偶然會把指頭放進嘴巴,發現「滋味」還不錯,吸起來也頗感滿足,慢慢地就學會以吸吮手指作為撫慰自己的方法。根據佛洛依德的理論,0~1歲寶寶的主要發展重點在口腔,稱為「口腔期」,此時口腔吸吮的需求必須獲得滿足;而從嬰兒的行為研究發現,吸吮能安撫寶寶的神經,使寶寶安靜下來,是寶寶用來處理壓力的方法之一,諸如變換環境、驟然聽到巨響等。因此,寶寶會吸吮自己的手指,表示他有能力安慰自己了。另外,當寶寶再大一點時,他會把所有能拿到的東西放到嘴巴品嚐一番,嘴巴便成為他探索環境的重要管道。

因此,口腔吸吮對嬰兒來講,同時具有進食、安撫情緒及認識環境的功能。

妥當處理吸手指
大多數寶寶在一歲內都有吸手指的現象,有的甚至在母體內就開始了,所以一歲內的寶寶吸手指可說是一項自然的舉動。不過有些父母不喜歡孩子吸手指,認為不衛生或擔心日後戒除不易,只要看到孩子吸手指,再怎麼樣都要把手指拔出來,但沒有提供其他可以滿足寶寶吸吮需求的方法,寶寶因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而覺得焦慮,反而可能會強化孩子吸手指的行為。

有些父母擔心寶寶吸手指或吸奶嘴會影響齒列的發展,美國兒童齒科學會會長諾瓦克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歲內吸奶嘴或手指對牙齒和顎骨的影響很小,只有當孩子較大,吸吮的強度、持續度與頻率都很嚴重時,才會對齒列造成影響。

善用安撫奶嘴
如果不喜歡孩子吸吮手指,安撫奶嘴是個替代性的選擇。不過,嘗試餵母乳的媽媽最好在孩子哺育習慣建立好之後,才引入奶嘴,因為吸乳頭和吸奶嘴(包括奶瓶)是不同的肌肉機制,太早引入奶嘴,會造成寶寶混淆,讓哺乳無法成功。另外,寶寶不安、吵鬧時,父母應先留意孩子吵鬧的時段和情境,試著解讀他的需要,是餓了、想睡,還是要人家抱,然後再決定是否讓安撫奶嘴上場。

一歲內的寶寶,只要為他準備一個安全、乾淨、豐富的環境,且適時、適當的運用許多撫慰寶寶的方法,例如安撫奶嘴的使用、聲音的安撫、肢體的接觸,以及提供玩具熊、小毯子,建立睡前儀式等,相信孩子將會平順地進入下一個發展期,而吸奶嘴或手指也不會在日後造成父母或孩子的困擾。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