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孩子所「托」非人,爸媽怎麼辦?

把孩子送托後,發現保母育兒方式不太適合寶寶、教養觀念與自己理念不相同、保母照顧似乎不太用心等,爸媽應該怎麼辦?換保母是最好的方法嗎?

大多數送托寶寶的爸媽會誤會,認為保母就是父母親的替身,因此期望保母能完全承擔幼兒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一切照顧、關愛及教育等責任。保母真的能完全代替父母親嗎?

有些事,還是只能靠爸媽自己來!
即使送托保母,也絕對不能把一切育兒責任交給保母,因為一般家庭式保母(居家托育人員)所能做的,只是在受托時間內照顧好幼兒的生活起居,並盡量滿足其需要,其他的一切仍應由父母承擔。尤其是人格發展、道德教育及情緒問題等,更應該由父母親自教導。

因此父母把孩子託給保母後,還是應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像是主動提供保母關於孩子的一切資料、留意孩子的身體健康、豐富孩子在保母家中的生活(如準備玩具、圖書等),及為孩子預備食品、衣物,滿足孩子親情需要,除此之外,更要注意生活教育(如糾正不當言行)、啟發各種潛能等,舉凡一切生理、心理的需要,做父母的都責無旁貸。

也就是說,保母只能暫時代替一部分的父職、母職,更無法完全取代母親的角色。認清了保母的角色及父母的責任後,我們才能對保母做出適度的期許,而不致陷於苛求。

反求諸己,建立對保母的基本信任
每一位爸媽托兒時最大的擔心是「保母有盡心照顧我的孩子嗎?」這種懷疑的態度,往往讓父母一發現孩子在情緒、身體或行為上有些微不對勁時,第一個直覺馬上認為「是不是在保母那兒怎麼樣啦?」

如果孩子回家後哭鬧不休,就懷疑保母照顧不周。如果準備的副食品沒有吃完,就認為保母沒有耐心。如果孩子掛病號,就認為保母沒給孩子穿夠衣服。一股腦地把事情全推到保母身上,這種心態可能會讓父母看不清孩子問題的癥結。

以孩子經常哭鬧為例,父母應先滿足孩子的需要,平撫孩子的情緒,然後思考「孩子是否最近較少感受到父母的關愛?」或「是不是自己最近情緒也不太好、對孩子態度不佳,影響孩子的情緒?」還是「家中發生了什麼事而影響到孩子?」先要反求諸己,再來考慮保母的問題,層層過濾之後,才能客觀地找出原因。

保母不好,只是因為他想的跟你不一樣?
大部分父母抱怨保母不盡心時,常是意味著對保母的做法和觀點不同意和不欣賞,倒不一定是保母照顧不周。爸媽的抱怨可大致分成兩類,一是身體方面的照顧,如孩子生病、身體受傷、奶瓶不乾淨、不給吃點心等。一是教育觀念的分歧,如給不給孩子零食、孩子運動的程度、是否要給陪睡的慰藉物等。

第一類的要求通常具體、明確地說出,彼此溝通清楚就能解決。第二類的情形就常會發生見仁見智的看法。心理學上有個說法「每個人都是心理學家。」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教養孩子的哲學,即使心理學家的太太,也不一定會同意心理學家丈夫的看法。

這也是為什麼當保母和父母在教養觀念上發生歧見時,往往很難處理,有爸媽甚至覺得保母很難溝通,提出建議也未必採納,以致常會產生不愉快的結果。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與保母有良好的溝通呢?

和保母溝通的藝術
溝通時,謙虛、尊重及信任的態度是很重要的。很多時候,保母的經驗值都比爸媽多,對養育孩子通常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或許和我們不同,若用「教育」的態度來溝通,保母當然很難接受。

避免「下指導棋」的命令或質問
像是用命令口吻「這種天氣你應該多給他穿一件衣服。」「你不要給他吃糖果,很容易會蛀牙的!」或用質詢語氣問話「孩子不太對勁,你是怎麼照顧他的?」「他睡覺時,你窗戶關了沒有?」或當著保母的面,對孩子探詢保母的照顧「今天記得吃藥了沒?」「怎麼玩得這麼髒,也不弄乾淨點。」

當保母感受到強烈地不被信任、不被尊重的感覺時,一方面不知該如何做才能讓爸媽滿意,一方面熱忱也會減弱。加上爸媽愛兒心切,用字遣詞和語氣難免相對難控制,往往在無意間傷了彼此和氣而不自知,溝通當然會不順暢。

委婉但具體的表達,以請教態度開啟討論
建議爸媽不妨改用委婉的口吻說「平常這種情形我都會……做。」或「平常孩子習慣我……做。」心平氣和地將自己教養孩子的態度、希望孩子怎麼被照顧等,清楚、具體、理性地說出來。有時,保母即使不同意你的看法,也會照著做。

另外,以「請教」的方式和保母討論也是很好的,如怎麼替孩子保暖、怎樣避免孩子紅屁股、怎麼減少孩子感冒次數等,並且不吝讚許保母對孩子的用心,肯定他的付出,讓他有成就感。

決定換保母了!必須做好5個準備
如果透過理性溝通,保母仍然無法接受所提的要求,而爸媽又很在意這些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甚至認為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這時就得考慮換保母了。

爸媽要做好心理建設
當爸媽決定要換保母了,不僅要掌握選擇保母的觀察重點、找教養態度和自己相近的人之外,也要明白一件事-任何一位保母的教養方式,絕對不可能和自己完全一樣。

留意孩子的適應情況
由於要重新適應新的照顧者,寶寶一切生活習慣及常規、活動空間、情感依附等都要重新調適。有的孩子會因此變得愛哭、黏人或鬱鬱寡歡、情緒不穩等。但適應期的長或短,仍要視孩子適應力及新的配合方式情形而定。

換保母的最佳時機
若要換保母,最好在六、七個月大以前,或一歲半以後。因為六、七個月至一歲半這個期間,孩子開始會認人、怕生,在心理、生理上都很依賴大人。

一歲半以後的孩子,開始能與人溝通,注意力也轉到外界的刺激上,較易適應新環境。不過,頻換保母仍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建議至少要等半年以上再換新保母。

頻換保母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千萬別小看了頻換保母對孩子的負面影響。研究報告指出,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有愛哭、黏人、挫折容忍力低、沒耐性解決問題,不願作新嘗試、不願與人分享,較具攻擊性等現象,這類孩子與父母的依附行為通常有以下特色:

◼焦慮躲避型。如對父母冷淡不加理睬、父母和孩子好像無關。
◼焦慮抗拒型。如父母離開回來後,一下要父母抱,一下又要下來,過一會兒又要抱,如此反覆不已,若給他玩具,則摔掉以抗議。

欣賞+肯定,會讓保母更盡心盡力
以信任、尊重的態度,把孩子託給已經慎重選擇後的保母,記得要給與欣賞和肯定,讓保母從中得到成就感,不只是為了一份薪資而帶孩子,而是能以更多的愛心、耐心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和父母共同擔負起教養孩子的職責,給孩子最好的照顧。

延伸閱讀/
挑保母,除了專業度與經驗值,還要觀察5重點
Step by Step!7步驟,帶你找到好保母
送托保母後,10個狀況必須提高警覺
全日托、半日托怎麼算?認識托育型態與收費行情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