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衣裝、家要點裝
更新 : 2020-09-08
不知道您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驗:到有小小孩的人家裡作客時,老覺得聞到酸酸濕濕的味道;或是滿地的玩具和餅乾屑,讓停在半空中的腳,不知該往哪裡踏;還有在托兒所裡,幾乎都會有1、2個小朋友看起來披頭散髮,或是衣服看起來像是好幾天沒洗,叫人不敢、也不太想親近。
當然,沒有人希望自己家裡的氣息、或孩子的表現讓人不舒服,可是總是抓不到訣竅好讓孩子一起合作,甚至自己也缺少那麼一根輕鬆收拾、適時整裝的筋!提供您一些小技巧囉!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
對小寶寶而言,他們並不是每天流著口水,就必須每天都穿著沾滿口水的衣服;並不是整天在地上爬來爬去,就得穿得髒兮兮;也不是不用剪頭髮、剪指甲。就算是小寶寶,都還是需要仔細整裝一番,這是禮貌、是衛生、也是美感的建立。
很簡單的,在家裡,就穿上輕鬆、自在、舒服的家居服;在運動、遊戲時、穿上耐磨、吸汗、耐髒的運動服;在外用餐或受邀作客時,穿著正式、合宜、大方的紳士、淑女服;參觀旅遊時,穿上簡便、舒適的外出服;就算是晚上睡覺,都可以換上柔軟、透氣的睡衣。而該梳頭髮、或紮辮子;還是哪些衣服、褲子該天天更換清洗,哪些不用,都要用心留意。因為什麼樣的場合、做什麼樣的事、穿什麼樣的衣服會最舒服、最得體,是家長必須從小就對孩子要引導的概念。而且,讓孩子穿得乾淨,穿的衛生,也是一種人際上非語言的溝通;一旦有了疏失,都很可能失了態,又不自知!
讓家,不亮也光
通常,孩子無法養成自動收拾的習慣,狀況有兩種:一種是家人的放任,一種是近乎潔癖的要求。因為家人的散漫,根本無法以身作則教導孩子跟著做;而潔癖的習慣,往往讓孩子還沒意識到環境髒亂時,又都已經收得乾乾淨淨了!不妨將收拾的自主權交給孩子,尤其是他自己的遊戲空間及房間。給孩子多一點的信任,讓他跟著做、看著學,很快的,就不用老跟在他的屁股後面收拾了!
另一方面,我們自己也要抓到「收拾」的訣竅。首先分門別類,會讓家裡看起來井然有序。什麼東西該放在哪個位置,應該要很清楚;即使拿出來使用或遊戲,最後還是要物歸原處。甚至,該在什麼地方作什麼樣的事情,有時也要區隔的。例如:要吃、喝東西,就必須坐在椅子上、桌子前,等吃完了才可以離開。如果要玩玩具,就留在房間或其他遊戲空間中盡情遊戲。因此,雖然希望給孩子寬廣的活動空間,但仍是要在規範底下釋放!
還有,面對家裡越堆越多的東西,我們也得狠下心處理,不論是丟棄或送人。甚至,有些家長還會將的寶寶這次沒吃完的食物留下來到下次進食,這對小朋友的身體健康來說,實在是種冒險。該準備多少、該不該留下來,最好都能學習打個底;當東西用的剛剛好、或食物準備的恰恰飽,那種滿足感又更強烈了!試試看這些生活小技巧,或許可以讓您收拾起來更輕鬆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