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這樣分!~學前幼兒的分類概念

分門別類的概念是寶寶邏輯思考、數學推理、新概念形成等重要能力發展的基礎,父母可以在生活中提供各種機會,讓孩子自然地建構分類能力!

每次角落玩具收拾後,積木角總還是顯得凌亂,「大班的孩子已經有相當豐富的收拾經驗,怎麼老收不好?」我心裏不免嘀咕。

一天利用團體討論時間,我和孩子們討論積木角的收拾問題——
「我們不是講好積木要分門別類擺放整齊嗎?」
「有啊!我們有啊!」孩子們一臉無辜。
「可是你們看這積木一下放正方形、一下又放長方形、下一個又變回正方形,到底你們這一格是想放什麼形狀?」
「老師,這樣放看起來才會平啊!」哦!原來孩子有他們的法則,和我腦袋中既定的分類概念是不同的。

學前幼兒以整體分類
兩歲的幼兒已經可以成功地將玩偶和小船分成兩堆,隨著生活能力的提升與對色彩的認識,除了形狀的分類層次,三歲的幼兒可以依玩偶和小船的顏色再分類。四至五歲孩子的分類概念發展程度不一,個別差異較顯著,不過五至六歲是幼兒分類概念急速發展的時期,然而由於抽象思考才開始萌芽,因此透過直接接觸、動手操作和反覆練習的學習,效果較好。

學齡前幼兒和成人的分類方法不一樣,一般成人分類會從物品的特徵來分辨組合,但多數的學前幼兒則偏向從物體整個來分類;因此只要是幼兒能理解的語言、較簡單熟悉的事物、和理解幼兒分類的習慣,即使是年齡很小的幼兒也可以進行分類。

分類的重要性
分類對於幼兒到底有什麼重要性呢?

1.是邏輯推理能力的重要項目之一:在分類的過程中,幼兒必須經歷比對、求同、組合等歷程,也正是邏輯推理中發現、歸納原則的基本能力。

2.與幼兒的概念發展密切關連:幼兒也藉由分類的過程不斷地將同類組織,進而形成新的概念。

3.是幼兒組織生活經驗的重要方法之一:透過分類可以讓幼兒的學習更有效率和系統,不然生活當中所吸收到的知識將會雜亂無章、毫無連結,難以應用。就像超級市場裡將各項物品分門別類的擺放,使我們在購物時能很快就找到要買的東西,不致於耗費時間、精力在一堆雜亂的物品當中翻找。

在生活中練習分類
分類能力是幼兒認知發展的重要項目,很多老師或家長習慣就坊間紙筆作業的教材來教導孩子,其實生活中就有許多分類機會和素材,只要加點巧思,三到六歲的孩子就可以自然地從生活中學習。譬如:

1.收拾玩具
這是讓孩子練習分類的好機會,又可從中培養自助技巧和負責任的態度。家長可以準備與孩子高度相當的櫥櫃來擺放幼兒的玩具,並在上面依玩具的種類貼上標示,如玩具的照片或圖片,讓孩子在收拾時可以對照標示,分門別類地收拾。

2.家人衣物的摺疊和收拾
衣物晾乾摺疊時,就可以和孩子一同找出爸爸、媽媽、寶寶或家中其他成員的衣物,摺好後分別放置,甚至可以更進一步分出爸爸的褲子或媽媽的裙子等第二層次的分類。

3.餐具的擺放和收拾
不同餐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位置,例如碗和筷子各有擺放的位置,錯置的話會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收拾時不同餐具更要分別放好,不然就會顯得雜亂,餐具也容易損毀。

4.利用生活常見素材進行有趣的分類活動
把一些小石頭、鈕扣、貝殼等放在一起,請孩子依據相似性分成兩堆、三堆,並和他一同討論分類的依據,藉此增進孩子的擴散思考能力。

5.觀察葉子
葉子也是很容易取得的材料,和孩子一同到戶外散步蒐集各種葉子,一起觀察葉子上不同的特徵,如葉脈、顏色、質感、形狀等,讓孩子依據這些特徵自由分類,聽聽他分類的理由,並討論其中的異同,從中增進幼兒區辨組合的能力。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