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會不會回來?~談幼兒的死亡概念

  三、四歲的孩子已經察覺到生活中有一種東西叫「死亡」,但是,由於不瞭解,孩子容易對死亡產生好奇,甚至覺得恐懼。父母必須小心處理孩子這樣的情緒狀態,讓孩子能以健康的心態來面對這個人生必經的歷程。

  禮拜天下午,空氣悶,感覺有點兒懶懶的,正是爸爸打開冷氣,睡個午覺的大好時機;但是,三歲半的強強在旁邊不但不肯睡,還弄得連爸爸也沒法兒睡。爸爸靈機一動,開始跟他玩打仗遊戲,爬上爬下、跑前跑後了一會兒,看看差不多了,就慘叫一聲,假裝中彈倒下──爸爸的如意算盤,當然是希望趁機休息一下囉!於是,任強強又推、又拉、又翻眼皮,爸爸就是不做反應。強強愣了三秒鐘,忽然嚎啕大哭起來,嘴裡不停地喊著爸爸,眼淚嘩啦嘩啦地直流,嚇得爸爸趕快「活過來」,雖然一再向強強保證自己沒事,還是不能撫平他的情緒。

  原來,強強昨天看卡通「小鹿斑比」,當斑比的媽媽被獵人射殺時,斑比也是這樣傷心哭泣的!

  事實上,三、四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察覺到生活中有一種東西叫做「死亡」,而且好像是一件頗嚴重的事;但是,由於不瞭解,孩子容易對它產生好奇,甚至覺得恐懼。

對孩子,老實說為上策
  如果孩子好奇地問起死亡的事,該怎麼回答呢?

  紐約Suny健康中心小兒科的Roberta Temes博士曾發表相關文章指出:「最好是老實說,但是,不必講太複雜、太理論的長篇大道。」用孩子能夠瞭解的比喻來說明死亡是最好的方法,比如說:「人死掉就好像玩具壞掉,再也不能動了。」不過,使用比喻的時候要小心,若是說:「死掉就好像睡著了一樣。」那麼,孩子恐怕會擔心自己睡著的時候會死掉;或者說:「死掉就是生病很嚴重,再也好不起來了。」孩子也可能在任何疾病發生時,過度擔心萬一好不起來怎麼辦。

  孩子也可能會問到人死了以後會怎樣。大人可以告訴孩子,人死了之後,會被裝在一個大大的、叫做「棺材」的盒子裡,然後把這個盒子埋在地底下;也可以說明:「雖然身體死了,但是他的靈魂會上到天堂去...」(這個部分可依照大人的信仰作簡單的說明)。

  三、四歲以後的孩子,大致可以理解這些說明,不過在五、六歲之前,他們對時間上的「永遠」不太有概念,所以,如果過一陣子,他們又問起:「外婆會不會回來?」的問題時,大人們可得盡量耐心說明囉!

爸媽會不會死掉?
  其實,孩子最擔心的,還是「如果父母死掉,丟下他一個人,那怎麼辦?」
Temes建議爸爸媽媽,不必主動跟孩子說:「媽媽有一天也會死掉!」若是孩子自己問起「媽媽會不會死」時,還是得坦白地承認,但要說明:「不過,那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啊!一直到你長大、讀書、結婚,媽媽都還會跟你在一起。」

大人要先能坦然
  其實,很多的成年人對死亡也是懷有深深的疑惑和恐懼,「死」更是一個家家忌諱的字眼,更遑論是懵懂的小孩子了。

  在教導幼兒發展健康的「死亡概念」時,大人自己是不是已經能夠坦然面對了呢?若是不能,又如何能理性地對孩子說明死亡,而不將疑惑和恐懼的情緒傳導給孩子呢?

  對於「死亡」,坦然面對孩子跟自己的疑惑,都是既有趣又具挑戰性的一件事,不是嗎?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