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不能穿裙子?~談孩子的性別認同

  孩子對自己的性別產生認同,都會經過好奇、害羞等階段,身為父母,必須留意自己對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以提供孩子寬廣的自我實現空間。

  有一次,爸爸告訴玫玲,因為爸爸是男生,所以不可以帶她去百貨公司的女生廁所。之後,玫玲每回要上廁所時,都會問爸媽:「我是什麼?」「你是女生。」對自己的這個「新身分」,玫玲覺得非常有趣,也開始關心家裡其他成員的性別,往往要把每個人的都提出來問,她才會滿意。

  幼兒是如何建立自我的性別認同,學者們各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我們單從幼兒發展的角度,來看看不同年齡層的幼兒,對自己是男生或女生有什麼概念。

男生?女生?不一樣!
  兩歲半到三歲期間,幼兒對「我是誰」開始有概念,會用「我」或「我的」來表示自己或屬於自己的東西,而對自己的性別的認同,則是幼兒建立自我概念很重要的一環。這個時期的幼兒,從在學校上廁所時,男生、女生必須分開,男生不能穿裙子等,開始意識到男女的不同,幼兒會很好奇地想知道自己究竟是男生還是女生,和媽媽一樣還是和爸爸一樣。不過,他們並不真正知道男女有何不同。

  比起三歲的孩子,四歲幼兒的「性別常識」豐富許多,他們對性別的差異也比前一年更好奇。當他們發現男女上廁所的方式不同時,會好奇地問:「為什麼男生要站著尿尿,女生要坐著尿尿?」他們也會對生殖器官產生好奇,想看看自己的和別人的有什麼不一樣,提到「肚臍」或「尿尿」、「小雞雞」之類的名詞,會覺得很神秘而咯咯地偷笑;甚至因為太好奇了,有些孩子可能會玩脫褲子之類的遊戲。

  建議您,盡量以最自然的態度處理,也藉機教導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若您發現孩子喜歡玩這類遊戲,則不妨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或避免讓會一起玩這樣遊戲的孩子單獨在一起玩。

  五歲的小孩,對性別的興趣不再像前一年那樣濃厚,他們瞭解兩性的差異,除了外表的不同外,還包括生殖器官的不同。如果問他們,男生和女生有什麼不一樣,最常聽到的答案是:「男生不可以穿裙子」、「女生留長髮或綁頭髮」、「女生可以化粧或穿高跟鞋」。如果你一直問他,他會有些不好意思的告訴你「男生有小雞雞,女生沒有」。

  當提到與性有關的東西,五歲的孩子已懂得不好意思,對自己的身體也開始變得矜持,有些孩子換衣服或上廁所時會要求關門。不過,大部分的時候,男孩、女孩還是可以愉快地玩在一起,不像小學生那樣會真正區分男生或女生。

平等的性別角色認同
  性別差異除了男女生理上的不同之外,強大的社會壓力從嬰兒一出生便不斷地影響他們,塑造他們去扮演符合社會文化所認可的性別角色。幼兒時期,受父母及家庭的影響最深,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同儕、老師、學校,以至於社會,都在慢慢地塑造孩子扮演適合他(或她)性別的行為模式。

  我們相信,平等的性別角色,有助於提供孩子更寬廣的自我實現空間;也就是說,不論孩子的性別如何,每個孩子都能發揮他的潛能,施展其才華。

  身為父母,我們應留意自己對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對幼兒在性別角色認同上所可能造成的影響。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