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生氣」常是許多兩歲孩子常有的現象,為什麼呢?這時期的孩子怎麼會這麼愛生氣呢?
早上,媽媽的老同學到家裡來,一歲半的小杰害羞得黏著媽媽不放,老跟在媽媽身後,害媽媽差點打翻手裡的水杯。阿姨走後,媽媽要小杰把玩具車收好才可以玩積木,小杰卻像變了個人似的,鬧彆扭、蠻不講理地亂丟玩具...。最近小杰多變的情緒表現,讓媽媽納悶不已:「孩子怎麼會這樣?我該怎麼帶他?」
憤怒是最常出現的情緒
情緒的發展受到生理成熟因素的影響,也受孩子先天氣質的影響,而且不同個體因發展速度不一,情緒表現也有所不同。通常孩子滿兩歲時,「喜怒哀懼愛惡慾」七種情緒就已經發展完備。
一般來說,憤怒的情緒在三個月大時已經發展出來;隨著年齡增長,發脾氣的頻率及持續時間會跟著增加,也較不易平復;在三、四歲時達到最高峰,五歲以後才穩定下來。
容易引起幼兒憤怒的原因,包括生理需求不滿足(如肚子餓了,想要馬上喝奶)、擁有的權益受到剝奪(如遊戲玩得正高興時被打斷),或是身體的活動受到約束等。
兩歲的孩子還在自我中心階段,他的語言正在發展,行動能力也隨著「會走路」而大大增加,自主性更開始萌芽,好奇、探索是他睜開眼就要做的事;偏偏大人為了安全,為了他的力有未逮,為了「趕時間」等原因,無法讓兩歲孩子隨心所欲,造成孩子頻頻遭遇挫折,心生憤怒。相較於他腳還不能走、嘴還不能說的一歲階段,兩歲孩子就顯得脾氣特別不好了。
不過,單純的他,情緒變化得很快,常常上一分鐘才氣得大哭,下一分鐘就開懷得笑開了,父母不必過度擔心他的喜怒無常,對這個階段的孩子而言,情緒表現是生活中的一種樂趣,也是他體驗生活的一種意慾。
除此之外,嬰幼兒從六、七個月大開始會「認人」,當依戀對象出現時,他會顯得很愉快,依戀對象離開時,他會出現害怕、憤怒等情緒反應,這種情況在兩歲左右達到高峰。
而依戀對幼兒的情緒發展相當重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必須給幼兒適當的愛,並敏感接收孩子各項行為所發出的訊息。對於子女因分離而哭鬧的行為,不宜斥責或取笑,來自母親或照顧者的身體接觸(如擁抱),對1~3歲幼兒發展出穩定的情緒,有很大的幫助,若幼兒較少被擁抱、愛撫,便無法發展出「愛」的情緒,容易缺乏安全感,憤怒的情緒就容易產生。
從小建立良好溝通模式
當孩子亂發脾氣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出令孩子憤怒的原因,再引導他如何適當表達他的情緒,從小就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否則一旦孩子發現可以藉某個情緒的表達來滿足他的需求(如哭就有糖吃),就會一再使用,最後養成習慣而成為其人格的一部分,長成一個「憤怒的人」。
萬一孩子已有「借題發揮」的傾向,可以利用心理學上的消弱作用,即忽視他的作為,待幼兒情緒平復時,再加以安撫及溝通,如此可避免孩子養成以發脾氣當作脅迫大人的手段。
當幼兒年齡越大,生活範圍逐漸擴大,生理及心理都有良好的發展,又獲得適性的教導,情緒的控制能力將逐漸成熟,對幼兒未來的社會適應,必定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