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變得更沒安全感~耐心陪孩子度過害怕的情緒

三、四歲的孩子,怎麼比以前還膽小,這個也怕,那個也怕?以前明明都不怕的呀﹗他是在「假仙」,還是「越大越沒膽」,以後會不會是個膽小鬼呢?

葦葦,三歲半,從前的他,天不怕地不怕,路上看到狗狗,伸手就摸,出腳就踢;趴在地上玩玩具,一隻蟑螂從他旁邊爬過,他看到了,伸出他的小胖食指,追著蟑螂要摸牠,嚇得媽媽在一旁尖聲大叫。

最近,情勢逆轉,遠遠看到蟑螂探頭探腦,他小子抬起屁股就逃,嘴裡「啊﹗啊﹗」的叫著,連鞋子都來不及脫,就跳到沙發椅上;甚至吃東西時,看到一隻小螞蟻揮動觸角,彷彿在探探哪兒來的香味,他也怕得大叫︰「媽媽,螞蟻﹗」假如媽媽只在一旁安慰他︰「不要怕﹗螞蟻不會咬人。」包準不管用,他一定繼續喊媽媽來救他,越喊越大聲,最後放聲大哭--只因為一隻小螞蟻。

他的害怕,是真的
媽媽可能想,以前明明什麼都不怕,現在卻什麼都怕,分明在「假仙」﹗或者覺得困惑,孩子怎麼「越大越沒膽」?

其實,現在的葦葦和以往大不相同了,與三歲時的他比起來,一、二歲時,認知能力有限,想像力也還沒有開始起飛,偏偏對什麼都好奇,會動的、不會動的、能碰的、不能碰的,他都要去試一試,感覺一下,不知害怕為何物。

而三歲以後,語言理解能力大為精進,認知能力也大大提昇,而想像力開始萌芽--偏偏生活經驗還太缺乏,情感上也還依賴大人給他安全感,覺得自己是無能為力的。於是,「一知半解」加「想像」加「無力感」,造就出怕怪物、怕蟲蟲、怕暗、怕東怕西的學前幼兒。

比如說,在路上看到一條大野狗,一個兩歲孩子的反應,可能是興奮的親近牠︰「大狗狗,大狗狗。」但是,四歲孩子的反應,除了也驚訝於「大狗狗」之外,他還知道牠很大,可能會咬人,於是他害怕「大狗狗會咬我」,不再肯走近狗狗,伸出兩手要媽媽把他抱起來,即使大狗狗從頭到尾沒睜開眼睛看他一眼。

心理學家說,三歲到五歲的孩子,常常怕東怕西是正常的,等他再大一點,較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件事情,對自己較有信心的時候,許多無謂的害怕就會消失了。

耐心陪孩子度過
當孩子因怕暗、怕魔鬼、怕小昆蟲而不肯上廁所、獨處,或一定要人去「救他」時,大人常覺得很煩,不是告訴他「那是假的啦」、「魔鬼不會抓乖寶寶啦」、「螞蟻有什麼好怕的」,就是乾脆訓他一頓︰「每天晚上都不好好睡,一下這樣,一下那樣,簡直被你煩死了﹗」

因為孩子的害怕是真的,因此,他最需要的,是大人的瞭解與陪伴,不妨先同理他的害怕,摟摟他,再一次次透過圖畫書或影片,藉由故事或卡通,紓解孩子的焦慮跟害怕,也教孩子一些實際可行的方法,比如怕暗的話,可以怎麼做,要開盞燈睡覺嗎?怕螞蟻咬你的話,吃完東西就要收拾乾淨,也把自己的手、臉洗乾淨、螞蟻就不會來找你了,對不對?

孩子再大一點,他害怕的東西跟害怕的程度,自然就會慢慢減少。

當然,大人切忌因為孩子有所怕,而以為逮到了孩子的弱點,可以讓孩子乖乖就範,像︰再不把眼睛閉起來睡覺,我就叫魔鬼來抓你﹗這樣,孩子只會更害怕,也更沒有安全感,可能以後連他的害怕都不告訴你了呢。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