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看漫畫長大的呢?從本土的朱德庸、游素蘭到日本的井上雄彥、安達充。漫畫書裡有同一世代的觀點、文化、知識與樂趣。新一代的爸媽開始看漫畫學育兒,從漫畫裡尋找和孩子溝通的語言。
很多學習素材,包括文學、科學、休閒,乃至於專業知識,都紛紛加入漫畫元素。孩子的閱讀已經不是純文字表現,圖像語言也創造出新世代間的溝通符號。
爸媽該做:能分辨優質漫畫,鼓勵孩子的創意
孩子要學:善用圖像思考力
清楚生動是圖像優勢但是圖是靜止的,若以漫畫呈現,動作就連續起來了。例如《愛思考的青蛙》(上誼)一書表達「在想事情」:第一幅,青蛙坐在樹幹上想事情第二幅移到樹葉下就想事情第三幅則靠著樹幹就想事情第四幅是面對樹幹(像面壁一般)想事情。讀者可以感受到青蛙似乎被思考困住了。
若單以文字寫著:「青蛙蹲在樹幹上想事情,一會兒走到一邊,一會兒又走到另一邊,靠到樹幹上,不一會兒,青蛙轉過身垂頭喪氣面對樹幹。」四格漫畫呈現的清楚生動多了。
專業知識融入漫畫裡有人不建議兒童讀漫畫,因圖像太多、內容暴力等等問題。其實漫畫和文字書一樣,有的內容貧乏,有的滿是知識,所以要選擇。
漫畫家劉興欽當年畫漫畫,是以知識為出發點,以趣味方式傳遞鄉土風情、科學概念。日本的漫畫,例如介紹魚料理,順著主角選魚貨,去魚市場、港口、介紹魚的生態;讀完一本日式魚料理漫畫,可以學到日本地理、魚各部位的切片、以及不太有用的魚料理食譜等。而關於「棋藝」的漫畫,會學到韓、日如何推廣棋藝、有哪些比賽及接受訓練相關知識。
近年的漫畫更加上專業知識介紹,如圍棋基本規則,或漫畫家的構思歷程。《東大特訓班》是有關「學習策略」的書,明顯是補習班老師提供點子說明怎麼學文言文、數學、英文、物理的定律。書中還介紹東大入學考試題目如何反應東大的傳統與精神,應試生「破題」的絕竅。
漫畫裡餵養新知文化漫畫越來越有知識性與專業。除知識外,漫畫中自創的符號,如小丸子覺得尷尬時的三條線,變成一個有共識的符號,就像任何文字元號一樣,大家已經拿來溝通。
我深刻感覺在日本漫畫家手中,沒有一樣事情不能以漫畫形式呈現。科學內容、歷史人物、學說如「墨攻」(墨子)都已成漫畫,甚至被拍成電影。當然,漫畫不只在日本,例如比利時畫家畫的「天國騷動」描述一位想在一成不變中,活得「和他人不一樣」,並啟動大家一起「活」起來的天使故事。天使的挫折、不解、快樂、盼望一一展現在畫中,叫我感動。只是,比較下,日本人不只接受漫畫,以漫畫傳遞知識、文化的用意是很明顯的。
每隔一段時間,我會到書店的漫畫專櫃前打轉,看看有什麼「知識」又被以漫畫呈現。而讀漫畫以後,自己在寫作時會思考,或許以一幅圖或是四格漫畫來輔助文字,能使內容更豐富或更容易懂,這是閱讀漫畫的意外收穫。
※ 本文選自
《學前教育雜誌》2007年四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