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知多少?談現代胎教觀

不論是醫學或科學的觀點,沒有證據證實胎兒時期的學習有任何具體成效。那麼,胎教是什麼?對孩子將來有何影響?其實,有身心健康的媽媽才有身心健康的寶寶,若媽媽情緒強烈起伏、沒有安全感、憤怒,體內會分泌不同的荷爾蒙,影響媽媽血壓的穩定及內分泌的平衡,間接影響到胎兒。由這個角度來看,胎教確能穩定媽媽的情緒,提供胎兒比較好的成長環境。

———————————————————————————
  育有兩個女兒的張太太,偶然間聽朋友談到「胎教」的好處,因當時剛懷老二,於是在「寧可信其有」的心態下進行胎教。張太太說:「生老大時沒有做胎教,她在各方面的發展是比較慢;生老二時做了胎教,結果好像真的發展比較快。」張太太自認差異在於「胎教」。

  方先生是個三歲兒子的爸爸,孩子聰明、活潑,自是令人驕傲,但他表示:「孩子的媽並沒有做胎教,我想胎教應該無濟於事吧!」

———————————————————————————


胎教是什麼?對孩子將來有何影響?
  不論是醫學或科學的觀點,並不贊成將胎教定義成影響孩子一輩子的特別教育,因為胎教並不能光憑個人經驗,就以為放諸四海皆準,必須有客觀化、科學化的依據並經過長期評估後才能下結論,而目前並沒有確切的研究成果能夠證明胎教能夠促進胎兒腦力成長。至於往往認為胎教有效的父母,本身的知識水準可能就較高,各方面的調適也比較好,生出來的孩子會優於一般小孩,也應該合乎邏輯。

  因此,大多數的醫師是將胎教定義為:孕婦保持身心健康,作好產檢(留意遺傳疾病與突變問題)及待產的心理建設,以期待胎兒能在較佳的孕育環境下成長;更進一步來說,胎教也是從胎兒時期開始進行「親子良性互動」。

胎教「學習」的迷思
  有些準媽媽為了讓孩子將來有音樂、語言方面的長才,就播放胎教音樂或語言學習帶讓胎兒聽,但事實上,胎教學習是商人誇大的噱頭,目前並無法證實胎兒時期的學習有任何具體成效

  胎兒的聽力在七個月時就已發育完成,胎兒在母親肚子裡,能夠直接聽到的是母親基本的生理現象─心跳聲、呼吸聲或腸胃蠕動聲。至於外界的聲音就得透過母親的肚皮、腹腔、子宮、羊水(有時還被胎盤擋住),才能傳給胎兒,所以,胎兒聽到的聲音並不清楚,頂多只感受到比較強烈的節拍或特定音頻的聲音。因此,胎教對孩子未來語言、音感的培育會有何影響,實在是有待商確。

胎教是~促進親子良性互動
  胎教的重點應是珍惜並促進親子間良好的互動,因為有身心健康的媽媽才會有身心健康的寶寶;若媽媽情緒強烈起伏、沒有安全感、憤怒,體內都會分泌不同的荷爾蒙,影響媽媽血壓的穩定及內分泌的平衡,間接影響到胎兒。由這個角度來看,胎教確能穩定媽媽的情緒,提供胎兒比較好的成長環境。

  但胎教並不只是準媽媽一個人的事,準爸爸可以為準媽媽收集懷孕的資訊,兩個人都能熟悉懷孕將面臨的變化以及會出現的狀況,也能先做好心理準備;或是為準媽媽布置溫馨的居家環境,讓準媽媽在有安全感的情況下度過懷孕期,而這些都算是胎教的一部份。

  雖然目前並沒有證據證明胎教對胎兒EQ、IQ的直接助益,但至少聽音樂、看書以及夫妻間和諧的互動等,都能給予準媽媽喜悅的感受和心理上的安定感,是有其正面效果,所以,胎教最大的受益者應該是準媽媽本身呢!

胎教是~提供良好的教養環境
  胎教對胎兒的成長有多少輔助效果?其實,人的聰明才智取決於先天遺傳及後天環境兩大因素。由於兩者皆是不可預期的,故父母所能做的就是提供安全有保障、且能發揮孩子長才的教養環境,讓孩子能有組合資訊、摸索出自己的脈絡及回應方式的機會。如果孩子遺傳資質優良,父母又提供了很好的教養環境,孩子就能充分發揮潛能。

  而胎教絕非有影響終身的力量,並不是沒有好的胎教,孩子未來的個性、智能或生活模式就一定不好,所以,胎教並不宜被過分強調,想要孩子個性好、IQ高,仍需要父母後天完善的教養。

胎教觀念正確最重要
  胎教其實是以孕婦的身心健康為優先考量,並不需要迷信未經證實的胎教神奇功效。而醫師們也都建議:均衡的飲食、正常的作息、適當的運動、確實做好產檢以及保持愉悅的心情,就是準父母應有的胎教觀,也是最重要的胎教守則。


※ 本文節錄自《學前教育雜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