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蚊子總是咬我家寶貝 —夏日防蚊大作戰

你家孩子也像捕蚊燈一樣,容易成為蚊子的目標嗎?體溫高是不是容易被叮?蚊子叮人有特別喜歡的血型嗎?穿戴哪些顏色蚊子喜歡攻擊?把孩子洗得香噴噴也會惹來蚊子?!
小小的蚊子可不好惹,我們請周怡宏醫師告訴你正確的防蚊方法,讓孩子不再變成紅豆冰。

文/周怡宏 資深兒科醫師

哪些人特別容易被蚊子叮咬?

只有雌蚊才會吸食人血維生,牠是藉由特殊的感應器尋找獵物,對於二氧化碳、熱及汗水非常敏感,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容易吸引蚊子叮咬的原因。最容易被蚊子叮咬的狀況,包括:
■ 汗腺發達、體溫較高:汗液會使體表的乳酸值變高。
■ 運動量較大:運動後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對較多。
■ 穿深色衣服:蚊子具有趨暗的習性,喜歡接近黑色、藍色、紅色、綠色等。
■ 使用皮膚保養品:凝膠、護膚膏、護手霜、洗面乳等含有硬脂酸,對蚊子具誘惑力。
■ 新陳代謝快:小孩易遭蚊叮。
另外,也有研究顯示:男性、體重過重、O型血,被蚊子叮咬的機會較高。

被蚊子叮咬的紅腫變化是過敏嗎?

蚊子叮咬後所造成的癢以及疼痛感,並非因為蚊子口針刺入或因唾液的化學物質引起,而是從第二次叮咬之後(第一次叮咬不會有任何特殊反應),人體的免疫系統會釋放出一種稱為組織胺的蛋白質,引起發炎細胞聚集以對抗外來物質,這會造成叮咬部位產生局部發炎、腫脹及發癢的感覺。反應的強度因人而異,與個人體質及蚊子唾液量有關,並且會在許多次叮咬後減弱。有時,被叮咬之後皮膚會形成連續幾顆紅點,並不是坊間流傳的神經毒,而是鄰近範圍被叮咬多次,或是引起未叮咬的鄰近範圍較強的免疫反應所造成的現象。

蚊子的唾液蛋白質雖可引發免疫反應,但因為沒有特定的過敏原,所以我們不把蚊子叮咬當成過敏疾病,只有在極少數人產生非常嚴重而不尋常反應時,才考慮過敏的可能。

蚊子咬為什麼會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有些人在被蚊子叮咬之後的幾天內,因奇癢無比而強烈搔抓,卻發現紅腫越來越嚴重,叮咬處周圍產生一大片紅、腫、熱、痛的紅色斑塊,局部淋巴結腫大,還會出現發燒、畏寒現象,此時就已經變成蜂窩性組織炎,代表細菌已深入皮下組織,需以抗生素儘速治療,以防全身性敗血症的發生,引發生命的危險。

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的原因,是因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從抓破的傷口入侵,進入皮下組織引起強烈的組織發炎反應。所以,偶爾門診中也會見到一些因蚊子叮咬後未適當治療,而導致細菌感染,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的嚴重例子。此外,蚊子叮咬處若是長期過度搔抓,常易造成皮膚表面苔蘚化,或者形成慢性溼疹,甚或演變成嚴重的細菌感染以及傷口化膿反應。因此,孩子被蚊子叮咬後,爸媽應協助減少流汗以及使用適當止癢藥物,以免孩子抓破皮。

蚊子叮咬後的止癢方法

止癢方式可分為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分別說明如下:
■ 藥物治療:針對叮咬之後產生的局部腫脹以及發癢,可以使用外用止癢藥膏、痱子膏或者類固醇藥膏塗敷,較嚴重的個案可再加上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以加強效果,但要在被叮咬之後1?2小時之內使用的效果最好。此外,對於反覆發生或者腫脹與發癢程度嚴重者,研究指出,可在預先被叮咬數小時之前使用口服抗阻織胺藥物,亦可有效減少發炎反應。
■ 非藥物治療:有許多非藥物的處理方式,包括用肥皂在紅腫處塗抹(肥皂裡脂肪酸的鈉鹽水解後和蟻酸中和)、塗抹氨水(與前項原理相同)、用鹽水塗抹或沖泡、萬金油塗抹(前兩者可局部麻醉並舒緩神經以止癢)、用蘆薈葉汁液塗抹、以蒜頭斷面塗抹等,爸媽都可以嘗試看看。*

爸媽不可不知的防蚊妙方

居家防蚊
與其被叮咬之後止癢,及早防範的效用更好。室內防蚊方式有以下數種,提供爸媽參考:
常用蚊帳:尤其對於活動能力低的嬰兒以及睡覺中的兒童,蚊帳仍是首選。
飲食作法:如果孩子願意接受,可以多吃大蒜等刺激氣味濃的食物,可有效驅蚊。
除蚊產品:例如蚊香與電蚊香,這是消滅蚊子最快的方式,但是各種除蚊用品的效用不同,最好可以依照使用地點選擇適用的產品,但應注意無論何種驅蚊產品,都要擺放在遠離兒童可接觸及放置食物的地方。
家居規劃:擦地板的水中加入少許樟腦油;加裝紗窗紗門,縫隙處加上密封條;選擇光亮及淺色的家具;黃昏時關閉室內燈光、打開門窗;控制室內濕度在50%左右;黃昏前勿讓孩子在窗臺附近、入夜後則避免在房中表面色澤較深的物體附近;室內點燃乾桔皮;栽種夜來香、茉莉花、米蘭或玫瑰等花種,也有驅蚊效果。

外出防蚊
出門在外,進行戶外活動時,也很可能被蚊子叮咬,以下的外出防蚊妙方提供爸媽參考:
改變體味:服用維生素B1、用八角或茴香浸泡身體、運動後洗澡、及時用濕毛巾拭去汗液、不使用香水、香精等物品。
改變衣物:儘量穿淺色衣服。穿著長袖長褲以及吸汗效果好的襪子,能降低皮膚濕度與遮掩皮膚分泌物氣味。
改善環境:經常清理居家附近可能積水處及容器,讓蚊子幼蟲無法滋生。
藥物方法:可使用防蚊液。但要提醒爸爸媽媽的是,防蚊液的主要成分是DEET(待乙妥,又稱敵避),至今雖未發生嚴重的傷害事故,但加拿大規定,未滿6個月嬰兒不得使用,且6個月至12歲的兒童不可用於臉與手部位;美國兒科學會主張兒童應使用DEET濃度10%以下的防蚊液;我國衛生署表示DEET安全性雖高,但在使用濃度上若過高,亦可能引發神經毒性,建議成人不超過35%,兒童不超過10%。
其他方法:如音波防蚊,這是模仿蚊子天敵蜻蜓或是公蚊的高頻率聲音,以達到驅趕懷孕雌蚊之效果,但是成效仍有爭議。而驅蚊貼則是利用氣溫將驅蚊成份揮發釋放,可貼於衣服、帽子或嬰幼兒推車上,但不可用於皮膚表面。

書籍簡介

提升寶寶的自癒力
寶寶生病,吃藥打針才會好嗎
在這病菌不斷變種的年代,藥物開發永遠慢一步,孩子與生俱來的自癒力,才是最大的保障。爸媽應積極參與寶寶的療程,讓居家照顧成為恢復健康、提升寶寶自癒力的助力。

作者簡介
從醫數十年,看多了沒有問診、只有藥物的醫療怪象,兒科權威周怡宏醫師提醒爸媽,一定要改變藥到病除的速食醫療心態,避免過度醫療,並在寶寶生病時,用正確的居家照顧與陪伴,守護孩子。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