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流感,應該預先做好的準備
168
68
流行性感冒與一般感冒,你是不是傻傻分不清?也不明白為什麼每年都要接種流感疫苗?流感可怕之處在於:極可能引發大流行,並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因此有嬰幼兒與老人的家庭,一定要特別注意預防,如有需要,及早施打疫苗,以維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文/周怡宏 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
台灣因位於亞熱帶,使得流行性感冒(以下簡稱流感)病例一年到頭都可能發生,但是疫情多從十一月開始,可能持續至隔年二、三月。
流感和一般感冒有什麼不同呢?
流感是專指因流感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事實上,流感病毒也可算是感冒病毒之一,只不過流感病毒比較特殊,它引起的症狀通常較嚴重、病程較久、較易帶來併發症。另外,由於它很容易發生變異,所以容易引發大流行。
在臨床及流行病學上,流感仍有許多跟其他感冒病毒不同且重要的特點(一般感冒與流感的比較,請見下表),像是:全身性症狀(如發燒、肌肉酸痛、倦怠感)比一般感冒嚴重許多;相反的,上呼吸道症狀反而不明顯或較輕微;流感病毒的致病力、毒性或產生併發症的機會,比一般感冒嚴重,尤其要注意老年人、癌症及慢性疾病病患以及嬰幼兒。
又由於流感病毒的高傳染力、潛伏期短,加上可侵犯所有年齡層,因此往往伴隨大小不等的流行。另外,流感症狀出現得較急速,尤其會突然高燒(可達40℃)及產生嚴重的全身性肌肉關節疼痛,再加上極度的倦怠感,因此許多得到流感的孩子往往會無法上學。
一般感冒與流行性感冒的比較
|
感冒 |
流行性感冒(流感) |
病原 |
各種常見感冒病毒 |
流行感冒病毒 |
病毒種類 |
多於100種 |
A、B、C 三型 |
分佈情形 |
世界性 |
可造成大流行 |
流行季節 |
多在春秋季 |
多在冬季 |
感染年齡 |
兒童較成人常見 |
多老人、體弱者及嬰幼兒 |
症狀 |
呼吸道症狀為主 |
多全身性症狀 |
肺炎及併發症 |
很少見 |
需嚴密注意 |
治療方式 |
無特殊治療 |
治療繼發性感染 |
疫苗接種 |
無 |
有(依流行而變化) |
對抗流感,你應該預先做好的各種準備
預防流感其實不困難,下列幾種方法是公認能有效發揮預防效果的。建議爸爸媽媽在流感好發的季節,要為孩子做好各種準備。
● 營養+運動,提升免疫力:攝取均衡的營養,並配合適度運動,以提昇身體抵抗力。
● 多補充維生素以及水分:除了平常食物的攝取外,也要多補充水分、維生素C和維生素B群。
● 養成好習慣,平時勤洗手:流感病毒主要是經由飛沫傳染,但也有可能因為接觸患者的口鼻分泌物而傳染,所以平常應該常洗手,並且儘量避免以手接觸口鼻。
● 避免進出擁擠公共場所:沒有必要請儘量遠離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病人外出時請戴上口罩,避免將流感病毒傳染給他人。
● 定期接受注射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每年針對特定的病毒株所製造的。因為每年所流行的病毒株不一樣,所以疫苗必須每年接種才能達到預防效果。而疫苗的保護作用,需要幾週後才會發揮,所以應該儘早在11月底之前接種,才可以發揮最佳的效用。另外,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6歲以下之嬰幼童的部分,因部分家長聽信坊間錯誤訊息,而不接種疫苗,此為幼兒健康的一大隱憂。該局特別呼籲家長,應依專業醫師之建議,儘速讓其幼兒接種流感疫苗,並應由正確管道獲取訊息,以維護自身健康。流感疫苗之接種或相關防治措施,可參閱該局網頁
流感專區,或撥打民眾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免付費專線1922洽詢。
●其他應該注意事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心境開朗、切勿吸煙及避免吸入二手煙等。
接種流感疫苗的禁忌與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流感疫苗是一種安全的不活化疫苗,可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於不同的部位,並不會有效力或安全性上的問題。不過也有少數人接種後,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發燒、倦怠的輕微反應,但一般均於接種後一、二天內恢復,嚴重的副作用則極少發生。
然而,已知對蛋的蛋白質或疫苗其他成分過敏者、年齡6個月以下,或過去注射流感疫苗曾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應不予接種。懷孕婦女前三個月也不建議施打流感疫苗,在進入流行期,懷孕四個月以上的婦女則可經由醫師評估後接種。
流感疫苗的接種方式,必須考慮到年齡因素:
● 12歲以下兒童只適合接種副作用比較小的裂解病毒疫苗。
● 滿6個月以上、不滿3歲的小孩,每次的接種劑量是0.25ml,其餘年齡則每次接種0.5ml。
● 8歲(含)以下兒童,第一次接種疫苗時,必須間隔至少一個月接種2次,以強化免疫增強作用。往後再接種疫苗的時候,就只需要再接種一劑了。 |
※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