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發現,本來好不容易才學會自己上廁所的孩子,最近卻突然出現了尿床的情形。這對3~4歲的孩子來說,是正常的現象嗎?爸媽又該如何處理,才會比較恰當呢?
孩子的括約肌正漸趨成熟一般而言,孩子到了2歲左右能意識到膀胱有漲滿感,而膀胱括約肌則到了約3~4歲時漸趨成熟,因此少部分3歲的孩子和大部分4歲的孩子已能學會延後排尿,但男孩通常會比女孩還慢。爸媽若發現本來都會自動去上廁所的孩子竟突然發生尿床的行為時,其實並不需要太擔心,因為這種情況通常是暫時的,可以藉由調整孩子睡前的習慣而有所改善,而且等到孩子快5歲時,尿床的機率就會因為括約肌的控制力更好而大幅降低。
以正面的態度面對孩子其實,大部分的孩子在察覺到自己尿床時,都會對此感到不好意思,甚至有罪惡感。所以,一旦爸媽發現孩子尿床了,就不該再責備他,或是講給其他人聽,因為這對正在建立自我概念的3~4歲幼兒來說,不僅自信心會大受打擊,也會影響到孩子與他人的社交關係。建議爸媽可以這麼告訴孩子:「沒關係,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可能是因為你睡太熟了,沒辦法爬起來,所以才會不小心尿出來。」如此一來,爸媽就能幫助孩子減少負面的感受,給予正面的體諒與支持,而促使他克服尿床的問題。
晚上不尿床的6個Tips想避免孩子尿床的現象,爸媽不妨參考以下6個預防方式,讓孩子在早上醒來時,都能感到乾爽舒適。
●在孩子就寢前,先帶他去上廁所,讓他養成睡前排尿的習慣。
●盡量讓孩子在就寢前少喝水或進食。
●若孩子是因為怕黑不敢起床上廁所而尿床,爸媽可以幫他開個小夜燈,或是在房間裡放尿桶。
●找出孩子排尿時間的規律性,並在孩子該排尿的時間叫醒他,陪他走到廁所排尿。
●避免讓孩子在白天太累,以致晚上睡得太沉,無法在有尿意時醒來。
●孩子若心理壓力過大,也可能會有尿床的情形。爸媽應找出造成壓力的原因,例如:夫妻爭吵、孩子無法適應入學等問題,親子要一同克服與解決,才能讓孩子遠離尿床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