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也懂「我錯了」

孩子一歲半之後,逐漸瞭解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意識到自己與他人不同,有了情緒和想法。他會藉著觀察和模仿,特別是從父母給他的行為回饋上,開始區分什麼是該做與不該做的。這個時期,父母對孩子行為的反應,會影響他日後的行為和對自我的看法,爸媽不可不慎。


當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即使爸媽還沒有責備,不到2歲的他也有自我覺察的能力,會感到不好意思呢!

小小孩已經開始覺察自我
寶寶在滿2歲前,已經開始表現出驕傲、羞愧、不好意思、罪惡感等多種情緒,這些情緒被稱為是社會性或自我覺察性的情緒。有些爸媽可能從寶寶1歲半左右就發現,寶寶因調皮而「明知故犯」時,例如,伸手在魚缸裡撈魚或拿盆景中的石頭玩,他會偷偷地瞄一下媽媽的表情是不是很生氣;或者因好奇而把媽媽的口紅轉斷了,他會不好意思地露出臉紅、眼睛下垂或躲避媽媽眼光的反應。

孩子會出現以上這些反應,一方面顯示出他已經有自我的感覺和想法,並且也能覺察別人對於自己的反應;另一方面則是他已經開始能區分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可見,小小年紀的孩子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並不迷糊喔!

針對孩子的覺察力給予引導
一旦孩子擁有「什麼是好行為」及「如何表現好行為」的概念之後,他會試著一步步修正自己的行為。這時,孩子很需要爸媽用具體的方式引導,即使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也要給予明確地指示,做對了要即時鼓勵。例如,請孩子幫忙拿東西,教導他怎麼樣才拿得穩,讓他知道自己的行為是正確且被接納的,這麼一來,他會更樂於探索、學習,表現出更恰當的行為。

此外,要注意的是,這個階段的孩子內心是很敏感的,爸媽對他的態度會影響他對自我的看法,所以,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通常他已經有自覺了,爸媽應針對事情引導,而不要再嘲笑或大聲責罵他,避免讓他產生不被信任的感覺,才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起正向的自我概念。
 
發展小知識:自我覺察是怎麼發展的?
從1歲半到3歲半,可以看到幼兒明顯地表現出自我覺察的能力,他們會對自己在鏡子裡的影像非常有興趣,也會研究自己的長相、嘗試扮鬼臉或對著鏡子說話。當孩子能意識到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不同於他人,並知道生活裡某些規則必須要遵守、有些期望或標準必須要達到時,他會逐漸發展出根據這些標準來評價自己行為的能力,也會慢慢發展出責任感。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