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生活地圖DIY

親子旅行不用走遠,走出家門,細細觀察、慢慢感受,家附近就有好多可看、可聽、可玩的事物。轉角的一株含羞草、公園裡五彩繽紛的溜滑梯、等公車的亭子,媽媽買菜的超市⋯⋯交織出孩子對居家附近的環境記憶,帶孩子一起製作一張住家附近的生活地圖。

或許我們會認為,地圖就是用來「按圖索驥」的工具,需要精確的比例尺,以及鉅細靡遺的記錄。其實,沒有人可以完整地踏遍某個地方的每一個角落,然後說自己已經掌握了那個地方的全貌。更何況3∼6歲還在建立空間概念的孩子呢!

關於順序、位置、方向等空間資訊的認知與記憶,這個年齡層的孩子正在逐漸累積當中,不過可別因此而小看了孩子,儘管無法無所不包地複製出周遭的道路、住家、商店和公園等,孩子卻擁有對自己的生活獨特的情感記憶,在他製作出的生活地圖上,你會看到孩子留下他最在乎的情感細節,和充滿故事趣味的生活足跡。

每一天都是親子共玩的好日子!走出家門,左轉右彎,不疾不徐,或歇或遊,說是出門買個菜,也順道去公園玩玩。還在等什麼呢?說走就走!

Step 1 行前準備:帶孩子認識地圖
出門前,拿起《我的地圖書》(上誼)、《小魚散步》(信誼)等書和孩子分享,讓孩子想想自己對家附近的環境知道多少?什麼地方是孩子散步必經之處?哪些東西會讓他多逗留片刻?然後,你可以拿出不同功能的地圖給他看,讓他知道地圖原來有很多種不同的長相,有些地圖豐富溫暖的色彩彷彿在訴說一個好聽的故事,有些地圖無限延伸好像在招喚著我們的探索精神,有些地圖則以條理分明的線條指點迷津⋯⋯

Step 2 出門探勘:沿途收集記憶
●穿上涼鞋,掛著相機,出門去吧!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收集沿途的風光,一顆石頭、一片葉子都可以收藏,經過商家不妨順手拿張廣告DM,上面的標誌和商品圖案之後都能成為最理想的地圖創作素材。

●儘管是走過數百次的固定路線,但有最親愛的媽媽作伴,孩子走上千遍也不嫌膩,他的好奇心和歡欣雀躍的心情,讓每一次的小規模漫遊,都比你花大錢出國旅遊還令人驚艷。

●你可以和孩子邊走邊聊,問問孩子今天想去哪裡玩、想走哪條路線?沿途和孩子邊聊天、邊觀察周邊的事物,問問孩子看到了什麼,也聊聊你的新發現!3歲以上的孩子的方向感和空間感,多是從發展空間詞彙開始,聊著聊著,孩子在不知不覺就掌握了地形、地貌和方位的知識了。

Step 3 動手做地圖:跟著記憶去散步
材料:收集來的廣告DM、過期雜誌、圖畫紙、瓦楞紙、剪刀、膠水、彩色筆。
●回家後,喝口水、洗個手之後,趁著記憶還是溫熱的,拿起剪刀、畫筆、貼紙和黏膠,先請孩子在圖畫紙上畫出你們的家,剪下來後貼在四開的書面紙上成為出發的起點;再把瓦楞紙剪成一條又一條,成為一條又一條的馬路。先讓孩子把一出家門就會碰上的第一條巷弄貼上,然後繼續四面八方地延伸下去,將所有的路就定位。

●接著,將採集來的紫花酢醬草、紅鳳菜貼上吧!
紫花酢醬草是和媽媽在巷口鬥草時採的,紅鳳菜則是後山山腳下的菜園拔的。街道兩旁一間貼著漢堡和冷飲的店,就是平日高朋滿座的早餐店;隱密巷弄裡有一大塊畫著溜滑梯和蹺蹺板的空地,就是孩子最愛的小公園;另有一間貼著番茄、沙拉油和衛生紙的店家不就是超級市場嗎?當孩子投入地剪剪貼貼時,他其實也在整理自己的生活經驗,在紙上跟著記憶去散步了。

Step 4 在紙上旅行:玩具車也探險
孩子最開心的時候到了。拿出平日收藏的小車子,讓他們在紙上地圖馳騁吧!
紙上停車場停滿了車,爸爸開著車準備載全家人出門上班上學,公車也駛入了公車站,挖土機更是不甘示弱地在路旁開工。原本寂靜的道路上,剎那間熱鬧不已,充滿生氣!對孩子而言,這不只是自製地圖,還是最棒的自製玩具呢。

延伸遊戲
1.在紙上開疆拓土
隨著你和孩子冒險的腳步愈走愈遠,或是你們多探險了一條新路徑,你們的地圖還可以繼續擴充下去喔。可以是原本的地圖多了更多細節,也可以是你們走出原本的圖畫紙所限定的範圍,必須再增加一張新的圖畫紙,才能容納你們的經驗與視野。在這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中,你看到親子共同經驗與孩子心靈視野的成長,孩子對自己生活的地方也有更濃密的情感了。

2.製作時間地圖
把時間比喻成一條河流,讓孩子試著做出自己一天生活的河流圖吧!透過剪剪貼貼,孩子可以在河道上用各種素材記錄自己一整天的生活。如:一大早起來是牙刷牙膏的二重奏,接下來是牛奶、荷包蛋和土司麵包的慶典⋯⋯,透過種種圖像記憶,拼湊出孩子的一天生活印象地圖。

3.現成地圖玩具
坊間有一些地圖玩具也可以培養孩子的位置和方向感。信誼的《創意城市》就是透過包括公路類、鐵路類、高樓類、住家類、商店類、公園類等六類的彩色組合圖卡,讓孩子在紙板上排列組合,用創意打造出他的理想住家環境。

最新觀點

會員限定服務

親子共讀推薦

最新活動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