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是孩子的本性,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他不斷觀察並模仿每個動作,每句話,但,當孩子模仿說髒話或不雅的行為舉止時,該怎麼辦?
問題放大鏡:
戶外教學的路上,達達一路上想盡辦法擠出一點口水來吐在地上,老師很好奇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止動作?
自由遊戲時間,五歲的小楠和他的好朋友強強一起玩,玩著玩著就起了爭執,為了一個玩具搶來搶去。小楠搶不過強強,眼見玩具被拿走,突然生氣地大喊:「幹!」老師聽到,嚇了一跳,協助處理紛爭之餘心裡也暗暗吃驚:「小楠怎麼會說這種髒話,究竟從哪裡學來的?」
追究上述事件的原因,達達因為喜歡觀賞棒球比賽,棒球明星是他的偶像,達達看到有些球員投球前會吐口水,他揣測這是很酷的表現,所以如法炮製。小楠因為聽過爸爸很生氣時,以三字經罵人,因次,當他與同學發生爭執時,他脫口說出,其實只是想「用力」地表達「我很生氣」。
愛的叮嚀:
孩子透過「模仿」學習成長,提供您幾個方法,幫助孩子正直長大…
‧謹言慎行,做孩子的榜樣:爸媽是孩子在社會認知、人際關係與語言學習上直接仿效的對象,謹言慎行將有助於孩子正向成長。
‧幫助孩子了解詞語的真正意義:大部分的五歲孩子都很喜歡說話,對於學習一些誇大、好笑的語言也很有興趣。乍聞孩子口出穢言時,父母都會感到震怒,其實孩子有時只是覺得好玩,並不瞭解這些話的真正意思。
‧理解並同理孩子的情緒:聽到孩子講不雅的話,大人往往連忙訓誡,甚至處罰,常忽略了孩子的情緒。您可以先瞭解孩子當下真正想傳達的意思,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並教導如何適切表達。
若您的孩子把不堪入耳的話掛在嘴邊,父母就需留意孩子周遭的大人是否有以髒話為口頭禪的習慣。如果孩子從外面學來這樣的言詞,與孩子討論是否知道這些語詞代表的意思?當別人聽到他說這些話時,對他的觀感與聽者心裡的感受。在檢視並與孩子討論過後,若你的孩子還是偶爾說出這樣的話,建議你不用太過擔心,可以用眼神或手勢來制止他,孩子可能只是一時好玩,現學現賣,過一段時間,又有新的事情吸引他,說髒話的行為就會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