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多和寶寶唱歌,寶寶不但能感受到音樂的美好,對情緒的穩定和語言能力的發展,也都有很大的幫助喔!
文/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音樂教育博士 謝欣芷
爸媽多和寶寶唱歌,寶寶不但能感受到音樂的美好,對情緒的穩定和語言能力的發展,也都有很大的幫助喔!
音樂教學多年來,很多家有幼兒的朋友們最常問的問題就是:「我的小孩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學音樂呢?」
唱歌,是學音樂最美好的開始
對很多人來說,學音樂指的是學習彈奏樂器。但對我來說,學習音樂的目的,是要讓孩子擁有「享受音樂的能力」;而學會彈奏樂器,只是眾多培養這種能力中的一種方法。我通常告訴家有0∼3歲幼兒的爸媽:「在孩子的手指肌肉發展較完全前,學習音樂可以先從歌唱開始。」
「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一個人只要能說話,就能唱歌。看似簡單的唱歌,在吸氣吐氣之間其實是需要經過很多精密的過程的。一開始我們「聽」到歌曲或聲音時,藉由經驗(如:熟知音程,聽一次就能夠記熟旋律的音樂家)或是反覆練習(如:重複聽童謠而能夠唱誦的孩子們),將這些外來的聲音轉換成腦海裡對聲音的記憶,進而轉化為在腦海中想像聲音的能力。
唱歌時,我們再將腦海中對聲音的想像與記憶,透過舌頭肌肉和呼吸的控制,將聲音隨著我們腦中所想的散發出來。說話的發聲過程,跟唱歌的發聲過程相似。因此,唱歌跟語言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
寶寶從「聲音」建立語言資料庫
小嬰兒在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會咿咿呀呀地發聲,這種發聲就是歌唱最開始的型態。寶寶學說話時,會經過一段「聽」的階段,這個過程就是培養對聲音的記憶和想像的能力;等到寶寶舌頭肌肉發展較成熟,就能將之前聽過且儲存在頭腦資料庫的聲音「說」出來。
但是語言跟音樂不同的地方除了發聲之外,還必須理解字句所要傳達的意思。所以寶寶一開始學語時,會先從「模仿」大人說話開始。這個時候是模仿語言的聲音,要等寶寶的智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才能將語言的意思和聲音相連結。既然寶寶是從聲音開始模仿,在語言模仿階段,就能使用「歌唱」來幫助寶寶的語言發展。
中文是聲調語言,不管是哪一種中文語系的鄉土語言,聲調聽起來都很像在唱歌。很多簡易的疊字和單字的聲音,其實都能夠轉化為三度和五度這兩種幼兒最容易唱的音程(註),小寶寶也很快就能夠將音程和詞彙做連結。
多唱歌,可加速寶寶記憶聲音
我的兒子小花生還是小寶寶時,我便常常使用歌唱的方式來和他互動。一開始他在咿咿呀呀發聲的時候,我常常使用他的嬰兒語言來唱歌。甚至模仿他發聲的節奏。「答答答!吧吧吧!答答吧吧答!」這樣的小遊戲,可以成功吸引寶寶的注意力,產生「媽媽學我,我也學她」的效果。當他開始會說簡單的單詞時,我會把不同的詞彙用高高低低不同的音程唱出來,這樣能加速寶寶把語言的聲音記憶在腦海中。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說話我也用唱歌的方法來傳達。雖然我都是唱自己編的曲調,但我常常鼓勵家長們,只要是你會唱的歌,都可以把歌詞換成你想要對寶寶說的話。這樣子能夠刺激小寶寶的語言發展。
和孩子一起聽唱童謠,手舞足蹈
開始會說句子的幼兒已經有了對語言的認知能力。這時候的孩子,對於聽唱童謠這項活動感到很大的興趣。
這些童謠的歌詞旋律通常簡短易記、內容純真,很容易就能夠讓孩子琅琅上口;大多數童謠的歌詞會押韻,所以也是讓孩子體會母語韻文之美的一個好選擇。
在重複的唱誦中,孩子的詞彙會增加,無形中也能夠瞭解歌詞裡面描述的社會文化。讓孩子多多聽唱童謠,對於之後的語文能力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而唱著歌的同時,如果能夠帶入舞蹈動作,對肢體與腦的協調也有益處。
除了刺激語言發展外,從小就讓孩子唱歌能夠幫助孩子建立音感和加強節奏感。就像之前所提過的唱歌能夠幫助建立「想像音樂」的能力。能夠想像音樂就表示能記得住節奏和音準,因此,「唱歌」也能為日後想學樂器的孩子提早建立基礎。
最後,唱歌還能夠增加孩子們的自信心。但是,如果爸媽自己都覺得唱歌是一件很彆扭的事,孩子也會受影響的,因此,不管是自得其樂地唱歌,或是跟著家人朋友一起合唱,今天開始,請和寶寶開懷地唱歌吧!
註:在五線譜中,每個「線」、每個「間」都代表著一個音級,當兩個音在同一個「線」或「間」時,稱為一度。若兩個音是在相鄰的「間」與「線」上,就稱為二度。其他度數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