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作夢紓解情緒

珊珊平常是個一覺睡到天亮的孩子,最近幾天不知怎麼回事,天還沒亮竟然皺著眉頭、揮動手臂說夢話,媽媽叫醒他安撫時,他還哭個不停,顯然是作惡夢了。


文/信誼編輯群

珊珊平常是個一覺睡到天亮的孩子,最近幾天不知怎麼回事,天還沒亮竟然皺著眉頭、揮動手臂說夢話,媽媽叫醒他安撫時,他還哭個不停,顯然是作惡夢了。

夢境受認知程度和焦慮事物影響
孩子會作惡夢,基本上和他白天的情緒狀態有關,這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不了都會經歷的。不同發展階段的孩子,認知程度有差別,焦慮的事情也不一樣,所以夢境會不同。愈小的孩子,通常只是單純地重覆日常生活中曾經發生的、令他害怕的事件,如:被救護車閃燈和聲音嚇到;

3歲以後,夢境會愈來愈複雜,到了5、6歲,孩子可能會夢到外星人、被動物追、迷路、找不到爸媽、書包不見了等內容。

偶爾作惡夢也算是一種調節
作惡夢雖然讓孩子睡不好,但透過夢境將情緒宣洩,也是一種調節方式,例如:孩子看到新聞中小朋友被野狗咬傷的畫面,於是睡覺時可能就夢到自己被野狗追,醒來發現「幸好不是真的!」而鬆一口氣。

如果孩子只是偶爾作惡夢,或在生病時才作惡夢,爸媽不用急著處理他潛在的情緒衝突。5、6歲的孩子已有能力描述夢境,爸媽只要摟著啜泣的他,耐心聽他說並表示同情,然後告訴他:「還好只是作夢。現在你很安全,爸爸媽媽會保護你。」這時若孩子要求一起睡,陪他一下能讓他安心,並不會影響獨睡的習慣。

經常作惡夢要先找出原因並紓解
假如孩子經常作惡夢,就必須找出是什麼因素困擾他。爸媽可在白天跟孩子談談讓他擔心或害怕的事,幫他減輕焦慮。

●藉由故事紓解:有一些描述睡眠或作夢的圖畫書,如:上誼的《你睡不著嗎?》,可讓孩子從怕黑的情緒中走出來。

●篩選節目及討論:孩子平時看的電視節目、卡通或DVD,除了應過濾一下,避免觀看恐怖片、暴力片,建議爸媽多和他討論令他疑惑或擔心的情節,面對 新聞事件也應如此。

●調整適當的睡姿:不良的睡姿也可能讓孩子睡不安穩而作惡夢,特別是頭或胸被壓迫時,所以要避免蓋太重的棉被壓迫到胸口,也要避免頭低而身體高、重心放在頭部的睡姿。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