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前陣子新聞報導,美國民間團體曾發起抗議,要求市占率達九成的三家知名嬰幼兒配方奶公司,不應在嬰兒食品中添加基因改造成分。而台灣自2015年12月31日起,所有的包裝食品、食品添加物及散裝食品若含有基因改造成分,也都必須全面標示。究竟,家人吃的是基因改造或非基因改造食品,真有那麼大差別嗎?
以下,我們特別請教國內長期關注食安與基改議題的黃嘉琳與陳儒瑋兩位專家,整理出常見的基改食品重點,希望幫助爸媽瞭解台灣基改食品的現況,一起用行動守護家人的飲食安全。
Q1. 基因改造和傳統育種有什麼不同?
A傳統育種通常指將同一種作物的兩個品種,透過自然交配或自然重組等方式進行交配,以獲得所需的特性。例如﹕為了讓水果更甜,農業技術人員藉由長期育種方式進行品種改良。
但基因改造生物﹙GMO﹚(注)最大的不同,卻是讓基因在不同種的生物中進行移轉與基因重組,並非以自然增殖或自然重組的方式產生的。以基改公司孟山都所研發出具有抗蟲特性的蘇力菌基改玉米為例,是由遺傳工程學者將蘇力菌基因跨物種轉殖到玉米,強迫玉米的根、莖、葉、花與果實,每天24小時自體產生具有殺蟲劑功用的毒蛋白,讓病蟲吃了會死亡,農友不需再噴灑大量殺蟲劑。但吃下基因改造食品,真的對人體無害嗎?
注:基因改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簡稱GMO);基因改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簡稱GM Food)
Q2. 食用基因改造作物,真的沒有風險嗎?
A儘管全球尚無人體食用基改食物的追蹤研究,但未被證實不代表沒有風險。法國學者Sralini的研究報告顯示,將基改、非基改玉米,搭配使用或未使用除草劑共四種玉米餵食200隻白老鼠,追蹤4個月之後,發現餵食基改玉米﹙和╱或除草劑﹚的老鼠身上長出腫瘤。
目前全球基改作物依轉殖基因特性,主要可分為「抗病蟲」、「耐除草劑」及「多抗」﹙如:兼具兩款以上特性﹚三大類。例如:被轉殖入「耐除草劑」基因的黃豆,可讓基改作物產生抗除草劑特性,讓農夫可隨時噴灑農藥清除雜草。一旦種植抗除草劑的基改種子就須搭配年年春嘉磷賽這類農藥﹙同公司出品﹚,據美國研究,近十年基改農藥使用量不降反增,廣泛種植基改作物與大量噴灑除草劑後,已出現殺不死的超級雜草與害蟲。值得注意的是,嘉磷賽不僅在2015年3月被WHO納入2A等級「可能有致癌風險」項目,MIT學者也發現嘉磷賽濫用與現代常見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阿茲海默症、出生缺陷、乳癌與自閉症等疾病相關。
*聽說有黑肚臍的就是基因改造黃豆?
不一定!所謂「黑肚臍」指的是大豆種臍的顏色較深,對照黃白或青白的種皮,看來就像圓肚子上的黑肚臍。台灣農業相關規範指出「台灣本土作物就是非基因改造品項」,但本土許多品種都具有黑肚臍,所以不建議爸媽用黑肚臍來分辨是否為基改黃豆。由於台灣黃豆有99%為進口的基改飼料豆,建議還是經儀器及實驗室檢驗會較可靠。
Q3. 我們可能吃到的基改作物有哪些?
A根據台灣衛福部食藥署網頁上所公布的最新資料,2014年商業化種植且已經在國際市場上流通販售的基改作物種類,總共有黃豆、玉米、棉花、油菜、甜菜、苜蓿、木瓜、南瓜、茄子等。不過,目前國內登記許可販售的基改食品原料,僅有黃豆、玉米、油菜與棉花四大類。
爸媽別以為豆漿或玉米粉等才可能是基改食品,隱身在泡麵或奶粉中的大豆卵磷脂、可樂裡的高果糖玉米糖漿或餅乾中的芥花油等,這些也都是家人可能吃到的基改原料加工品。至於爸媽擔心的基改油菜主要用作提煉芥花油,並非餐桌上常吃的油菜,基改棉花主要提煉棉花籽油,並非用作棉製衣料;彩色玉米或紫地瓜則非基改作物,來自傳統育種。(接下頁)
遠離基改食品風險4提醒
提醒1 留意四項食品原料與添加物
目前台灣僅允許黃豆、玉米、棉花與油菜四項基改食品原料進口,與這四項原料相關的食品,建議爸媽需特別留意成分標示是否有註明「基因改造」或「非基因改造」等字樣。提醒2 吃台灣在地、選有機認證台灣目前尚未核准種植基因改造作物,因此只要是台灣本土出產的農作物,都屬於非基因改造。有機農產品及加工法令嚴格規範不得使用基改種子或種苗,如果爸媽無法確定是否為基改產品,選購有機認證食品會較安心。
提醒2 吃台灣在地、選有機認證
台灣目前尚未核准種植基因改造作物,因此只要是台灣本土出產的農作物,都屬於非基因改造。有機農產品及加工法令嚴格規範不得使用基改種子或種苗,如果爸媽無法確定是否為基改產品,選購有機認證食品會較安心。
提醒3 詳讀食品標示挑對食物、選對餐廳
自2015年12月31日起,食藥署的新制規定包裝食品、食品添加物及散裝食品﹙如:散裝板豆腐與黃豆﹚只要含基改成分,不管比例多少,都必須標註﹙非基改則沒有強制標示﹚;12月31日起,餐廳這類直接供應飲食處也必須公告出「豆漿、豆腐、豆花、豆干、豆皮、大豆蛋白製成的素肉產品」與「農產品型態的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或原料經過簡單切割、研磨」這兩類產品是否含基改成分。建議爸媽選購前先詳讀食品標示,挑選主動公布食品原料的餐廳用餐。
提醒4 讓家人遠離加工製品
黃豆、玉米、棉花與油菜等基改食品原料,常以添加物成分出現於加工製品,加上使用基改油品再製的調味油品﹙如:香油、辣椒油﹚,或使用高層次加工產品(注)作為內容物原料﹙如:泡麵使用基改醬油﹚都無須標示,廠商也可能有標示不實等問題,建議爸媽讓家人減少食用加工製品,多吃看得見作物原形的「真食物」,才能遠離基改風險。*
注﹕「高層次加工品」包含大豆油、醬油、玉米油、玉米澱粉、玉米糖漿、棉籽油和芥花油,豆干、豆腐、豆漿則屬於「初級加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