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審稿/李俊璋|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兼中心主任
國外早有多項調查顯示,
塑化劑會造成男童雌性化、女童性早熟,而在2015年成功大學團隊也發表了耗時三年、全世界第一個找到「塑化劑如何誘發女童性早熟」的研究結果。
此研究針對71名成大小兒新陳代謝科門診的2~8歲性早熟女童,測量她們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發現塑化劑代謝物愈濃,體內黃體激素等雌性激素的濃度也愈高,性早熟的情況就愈明顯。
當研究團隊進一步要求女童家人配合,1周內不讓孩子接觸塑化劑,包括不喝塑膠杯飲品、不用塑膠容器盛裝食物、避免接觸香精、吃東西前洗手,結果發現,女童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與原先濃度相比,在1周後明顯下降1/2∼2/3。
塑毒危害大,孕婦跟幼兒更不可輕忽
此外,由於臨床發現有女嬰剛出生就有雌性化的現象,成大團隊在2007年便曾發表針對孕媽咪的研究結果,發現若母體暴露在過高的塑化劑環境下,體內的胎兒也會有雌性化效應,且塑化劑會影響孕婦體內的甲狀腺素分泌,可能造成胎兒腦部發育減緩,影響日後的學習能力、智力與生長發育。過去的文獻研究也發現,生下的男嬰發生陰莖短小、隱睪症和尿道下裂等生殖器官先天性異常的風險也愈高。
因此,主持這項研究的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李俊璋教授特別提醒準媽媽們,
從孕期開始就應避免過度接觸塑化劑,才能讓腹中的胎兒健康成長。
塑化劑對健康的危害全面且長遠
爸媽也許以為雌性化與性早熟不是大問題,長大就沒事,但並非如此。性早熟的女童通常長不高,長大後罹患乳癌、子宮肌瘤、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較高;而化劑對睪丸有生殖毒性,因此男童成長後,易造成精子稀少、活動力弱等不孕症狀,日後罹患睪丸癌、攝護腺癌的機率也增加。
此外,塑化劑對孩子健康的危害還包括容易產生氣喘、過敏性疾病,造成免疫系統受損、甲狀腺腫瘤、過動等問題。
認識塑化劑
塑化劑是一種增加柔軟性,或是增加物體彎曲折疊現象的添加劑,種類多達數百種,使用最多的是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化合物,包括DEHP、DBP、DINP等物質,添加後可讓塑膠成品具有柔軟、易彎曲摺疊的性質。塑化劑屬於環境荷爾蒙的一種,會干擾正常內分泌系統的平衡及功能,長期暴露於塑化劑下,可能會引起男童雌性化、女童性早熟。 |
塑膠製品無所不在
台灣的外食人口眾多,很多食物在加工、包裝、盛裝和加熱過程都可能用到塑膠製品,造成塑化劑藉機溶出滲入食物。在上述的性早熟研究中,李俊璋教授表示,多數女童每天都喝用塑膠杯盛裝的茶飲、豆漿;而每天一杯塑膠杯飲料,吸收的塑化劑就占一天的60%∼70%,可見
女童體內的塑化劑多來自飲食。
研究顯示,以塑膠杯、碗、袋裝熱食,或加熱食物時包覆保鮮膜,會讓塑化劑含量暴增5∼10倍;一個400公克的PVC材質超商便當加熱後,塑化劑濃度就達每日建議攝取量的63.1%∼92.2%。
愈香的東西塑化劑愈多
除了塑膠容器,李俊璋教授也提到,香精要靠大量定香劑來穩定香味,而定香劑就是塑化劑,「愈香的東西塑化劑就愈多」,包括香水、洗髮精、沐浴乳、乳液等散發非天然香味的產品,所含的塑化劑都可能經由呼吸或皮膚吸收。
此外,電線的塑膠皮只要約38℃就會散出塑化劑,因此,電器不用時應拔掉插頭;空氣中的塑化劑吸附在微粒上,會沉降地面,幼兒爬行時可能沾附手上,若再吸吮手指、用手拿東西吃,就可能吃下大量塑化劑。除了上述物品,其實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幾乎都離不開塑膠,包括:
● 衣物:童鞋、雨衣
● 食品容器:吸管、保鮮盒、礦泉水瓶、飲水機重複使用的蒸餾水罐
● 幼兒用品:軟質塑膠玩具、奶嘴
● 家具:地板、地墊、壁紙、人造皮沙發
● 汽車用品:座椅、內裝
● 化妝、保養品:妊娠霜、指甲油、體香劑
爸媽身體力行,減少塑化劑傷害只要是塑膠製品,就會有塑化劑。教授鼓勵爸媽,面對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塑化劑,不該消極地放棄抵抗,而是別怕麻煩,盡量自備玻璃、不鏽鋼等安全材質食器,並落實下面的「5少5多」小技巧,就能帶孩子遠離塑化劑、健康長大!
5少:少塑膠、少香味、少吃內臟 、少吃加工食品、少吃保健食品
● 少塑膠:不喝市售塑膠杯裝的飲料,不用塑膠袋、塑膠容器盛裝熱食或微波加熱;超商購買的便當改以瓷器或玻璃器皿盛裝再加熱。不用保鮮膜進行微波或蒸煮,也不要用來包裝油性食物。少讓孩子在塑膠巧拼地墊上吃東西、玩耍或睡覺,若非用不可,建議在上面鋪床單或棉被,避免孩子直接接觸。不給孩子使用未標示「不含塑化劑」的塑膠玩具。
● 少香味:愈香的產品,愈可能含塑化劑,善用天然清潔用品,減少使用含有香料的化妝品、保養品、清潔用品,如:乳液、妊娠霜、洗髮精、沐浴乳、洗衣劑、廚房或衛浴清潔劑。
● 少吃內臟、不安全脂肪:重金屬汙染或是塑化劑殘留,最易累積在動物油脂和內臟裡,除了慎選安心食材並適量攝取,也應交替食用豬、牛、雞肉,或以魚類替代,以分散風險。
● 少吃不必要的保健食品或藥品:為了讓保健食品和藥品組合成錠劑或膠囊、充滿甜味或香氣,在製造過程中可能使用含有塑化劑的人工色素、調味劑,長期食用易危害健康。
● 少吃加工食品:少吃加工的果汁、果凍、零食、冷凍食品,以及各種含人工添加劑的餡料蛋糕、點心、餅乾等。
5多:多洗手、多喝開水、多蔬果、多運動、多清掃
● 多洗手:尤其是吃東西前,避免因手接觸室內灰塵而吃下塑化劑。
● 多喝白開水:有助排毒;喝水取代市售各種飲料,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
● 多吃天然新鮮蔬果:加速塑化劑排出。
● 多運動:常健走、跑步,加速新陳代謝。
● 多清掃:室內環境應定期吸塵以維持乾淨,降低幼兒從粉塵中吃進塑化劑的機會;含塑膠材質的新衣服也可能含有塑化劑,建議爸媽少買給幼兒穿。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