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孩子的情緒密碼

「不要哭了?數到三,你再哭,爸爸就不理你了!」
「這沒什麼好生氣的!不准再生氣了⋯⋯」

回想一下,在育兒過程中,你也曾經因為搞不定孩子的情緒問題,而氣急敗壞地對孩子說過類似話語嗎?還困在情緒中的小小孩說不清,大人們也容易失了耐性。以下,讓我們一起來解開孩子的喜怒哀樂密碼,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密碼 1
孩子的情緒是怎麼來的?

「情緒」是個人面對內在或外在的刺激,所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的主觀反應和行為,就好像人們對冷或熱各有不同的感覺,它沒有「對與錯」或「好與壞」的分別。當語言能力有限的小小孩病了、餓了、想要你陪伴(內在刺激),突然聽見巨大聲響或看見陌生人靠近(外在刺激)時,他會用哭聲或肢體動作讓你看見他的感受。所以,爸媽眼中的「壞情緒」,其實是他們為了生存而發出的求救訊號,他在告訴爸媽:「我現在很需要你」。

此外,情緒同時也扮演著生活與社交中重要的角色。經由孩子的笑聲和淚水,孩子表達了對身邊人事物的認知與評價,不論是真心的喜歡或是討厭,都是分享自我的見解與感受的方式,透過這樣的思想與情感交流,也讓身邊的人更了解孩子。

密碼 2
孩子的情緒能力包含哪些面向?

從心理健康的層面來看,情緒能力和有效調節壓力有密切相關;情緒能力高者,較能正面積極地面對壓力情境;情緒能力也和個人的學業表現、事業成就、人際關係和家庭關係有著密切關係。但從小沒上過「情緒課」的爸媽,難免覺得太抽象而不知該從何處著手。根據2017年實施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目前在幼兒園引導幼兒學習情緒能力時,共有以下4個重點能力,可供爸媽參考:

1. 學會「覺察與辨識」自己、他人和擬人化物件的情緒。
2. 能合宜地以語言或非語言「表達」自己、他人和擬人化物件的情緒。
3. 「理解」自己、他人和擬人化物件情緒產生的原因
4. 運用策略「調節」自己的情緒。

密碼3
情緒能力也有發展的「敏感期」嗎?

情緒是持續在變化的一種重要能力,學前幼兒的情緒能力可分成0~3歲和3~6歲兩大發展階段。3∼6 歲的孩子除了家人外,親友、同學和老師,都是交互影響情緒力發展的關鍵對象。不過,真正決定幼兒的情緒能否穩定發展的「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則落在生命的前三年0~3歲期間,只要照顧者提供足夠的互動與溫暖的回應,有很多重要的「情緒概況事件」會告訴你孩子的情緒發展進程。仔細觀察、回想一下,你家寶寶也有這些發展特徵嗎?

● 10周:孩子的第一個社會性微笑(social smile)通常在10周左右出現,他會對著特定的對象(如:媽媽)嶄露他甜美的笑容。

● 3~6個月:這時期的孩子,正忙著用聽覺、嗅覺、味覺、視覺和觸覺進行感官探索。面對生活中不斷發生的大小刺激(如:突然跳出來的玩具),寶寶除了會出現驚訝的表情,還得不斷找出平衡情緒的方法。6個月左右的孩子,通常已能分別生氣、開心和驚訝的表情,具有把情緒「類別化」的能力,也就是說,當不同人對寶寶微笑時,他已能夠把這類表情歸類為「笑」。

● 6~18個月:6個月的寶寶,正在開始與主要照顧者建立重要的「依附關係」,當孩子發出各種情緒訊號,不同照顧者回應寶寶的「頻次多寡」,會決定寶寶和誰建立「依附關係」。而且,根據情緒的強度,寶寶還會將收入「情緒資料庫」內的情緒分門別類進行歸檔。

● 1.5~3歲:第一個長期而穩定的「依附關係」逐漸形成,主要照顧者回應幼兒的態度,會決定形成的是「安全」或「不安全」的依附關係。

密碼 4
影響幼兒情緒能力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 孩子的發展和性別差異
幼兒的認知能力和社會能力的發展概況,對於情緒的覺察、理解、表達和調節能力有很大的影響。以語言發展來說,1.5歲前的孩子,通常還不能清楚地描述抽象的情緒,當孩子的語言發展得愈好,表達情緒的能力也會愈好。因為當孩子可用語言表達感受和看法、進行溝通協調,就不需要動用肢體。不過,男孩子的語言發展普遍比同齡女孩子慢一些,所以表達情緒的策略會比女孩稍遜色一些。

另外,從研究上來看,可發現男、女孩在使用情緒調節策略上也有差異。女孩通常較常尋求別人的協助或安慰來化解情緒困擾;男孩則多使用運動、戶外活動以轉移注意力,來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

● 孩子和照顧者的依附關係
主要照顧者回應幼兒的態度,會決定建立的是「安全」或是「不安全」的依附關係,而不同的依附關係會帶領孩子以特定的「濾鏡」,來看待和別人互動的方式,這也會影響幼兒內在運作和解釋世界的模式。

如果照顧者不管寶寶哭得很傷心、氣得跺腳或怕得發抖,總是愛理不理或大聲責罵,這會形成「不安全」的依附關係,孩子可能會習慣和他人保持安全距離,進行遠距離觀察後才願意互動;如果形成的是「安全」的依附關係,它會帶領孩子用「正向」的濾鏡看待人際互動,孩子會預期可以和其他人建立類似的正向關係。

● 孩子的天生氣質
即使是同一個父母所生,每一個人天生對內外在刺激的反應方式都不一定相同,這就稱為「天生氣質」。國內學者發現,在9種氣質面向中,若孩子的「情緒本質比較正向」、「傾向趨性」、「敏感度(反應閥)較低」(請見下表),孩子面對新環境的適應力與接受度較強,情緒反應也會比較穩定。不過,天生氣質仍可透過後天合宜地引導,而有所調整。

氣質面向與情緒
氣質面向 氣質定義  說明
情緒本質  孩子在一天中,表現出愉快或不愉快、友善不友善程度的比例。 ● 情緒本質正向:常常笑咪咪
● 情緒本質負向:常常悶悶不樂
趨避性 孩子對於從未接觸過的人、事、地、物,最初的反應是馬上接受還是立刻拒絕。 ● 傾向趨性:常大方接受新事物
● 傾向避性:常迴避或拒絕新事物
敏感度
(反應閾)
敏感度是指引起孩子反應所需要的刺激量。 ● 敏感度低:對改變反應較弱
● 敏感度高:一點刺激便反應強烈

※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