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
更新 : 2018-10-15
爸媽應瞭解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提供孩子安全穩定的成長環境,並學會觀察孩子的異常表現,就能適時引導孩子勇敢表達、享受當下,擁有幸福感。
這個時代,有許多不同於過往的問題和壓力,雖然適度的壓力是進步的動力,但過大的壓力卻會對身心造成負面影響,久而久之可能形成心理上的疾病,進而破壞生活品質。面對多變的社會,現代父母更需要正視壓力,給自己和孩子高品質的休閒生活、培養健全的人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親子一起做個「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健康是一種幸福的正向概念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一個關於個人及社區幸福的正向概念,指的是能夠充分享受生活、因應壓力和悲傷、實現目標和潛能、與人維持良好關係。
「心理健康」一詞常被誤解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談論或檢視,主要是因為目前大部分心理衛生相關服務仍只關注於心理疾病的治療,而不是在加強提昇心理健康與幸福感。其實,世界衛生組織很早就強調「心理健康促進」的重要性,它強調的不只是心理健康,而且是要更幸福!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錯綜複雜
但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資料顯示,全球已超過四億五千萬人心理健康不佳,這個數字讓人怵目驚心。
究竟是哪些因素使得一個人的心理狀態不穩定呢?心理健康受到個人、家庭、社會文化等不同層面的因素影響;如果再細分,個人因素涉及基因、氣質、年齡等,家庭因素涉及環境、生活型態、家庭關係等,社會文化因素則涉及經濟、社會支持網絡、文化與價值觀、性別歧視等,相當錯綜複雜。
幼兒的創傷來自內在與外在因素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既然這麼多,那麼,對幼兒來說,哪些因素最為關鍵呢?
造成幼兒心理創傷有兩大類因素,內在因素:包括幼兒本身的體能、營養、疾病狀態,或是個性、挫折容忍度等;外在因素:包括照顧上的忽略、虐待、遭到意外,或是家庭變故、家庭結構問題(如:假日父母、隔代教養、父母離異);另一方面,現在很多孩子很小就開始上學了,同儕之間也常出現霸凌現象,這些因素也可能使孩子心中留下陰影,需要及早給予協助。
小小孩最需要安全穩定的環境
由於年幼的孩子無法充分表達,爸媽如何才能覺察到孩子需要協助呢?
當孩子行為上或生理上和平常不一樣,爸媽就要警覺了。孩子心理有壓力時,情緒會波動,可能會吃不好、睡不好、容易受驚嚇或哭鬧,有些會出現攻擊行為、負向行為,有些會變得退縮、特別安靜,這時最需要爸媽的安撫與支持,爸媽提供孩子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才是邁向心理健康的基石。
此外,臨床上也發現,有些稍大一點的孩子或是比較早熟的孩子,可能為了不想讓爸媽擔心或傷心,希望維持家中的和諧氣氛,所以隱藏了自己內在的害怕或困擾,表現出異常乖巧的行為,這些孩子也需要爸媽提供足夠安全的環境,來讓他勇敢表達自己的情緒、紓解壓力。
※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