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的數學課,學什麼?

簡單的說,數學領域,包含對數字、形狀、數量基本概念的認知,運算能力、組織能力的訓練,對推理、解題思考過程的瞭解,以及運用數學內涵的溝通能力。同時,要讓孩子不只是在數學課堂上會計算,還能在生活相關題材上懂得應用數學領域的各種能力。 

認識數學課的學習重點 
低年級的數學,寫數字、畫圈圈、10以內的加加減減,對大人而言,看起來真的很簡單,但這卻是培養孩子學習數學方法與策略的重要階段。 

不論是數字和數量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運算模式,或是對於形體、時間、空間、量感的建立,透過遊戲和操作,並且開始用符號形式記錄下來,這些都是孩子的學習重點。 

數學領域的教學特色在於:重視孩子的主動思考、理解過程,甚至會有大量的操作與討論,讓孩子體認到有不同的思考面向,並且學習欣賞別人的解題方法。同時,透過更生活化的教材、教具及活動,讓孩子能夠將數學課堂上的學習與生活串聯,而不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因此,閱讀價目表付錢、幫自己量身高、用撲克牌、花片玩數字的分合等,都將是很日常卻很有趣的應用學習材料。 

數學領域的核心導向 
根據新課綱,學習數學的重要關鍵之一,就是用不同的推敲過程以及情境來引導孩子思考,孩子會學到不只一種解題方法,並且,只要是孩子主動獨立做出的解答方式,就可以被接受,並不強調唯一的標準答案。 

老師的評量,也從過去單純的算式測驗、正確答案轉為情境式的出題方式,同時將算法過程一一詳記,光是答案正確是不夠的。或許有些老師也會透過學習單的方式,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尋找與主題相關的線索和問題,甚至自由發明遊戲活動。新課綱概念下的數學能力訓練,將會更為多元化。 

當爸媽用過去熟悉的數學學習模式來看,會擔心這樣的教學過程也許會過於混亂,如果不給一個正確的方法和答案,孩子將會無所適從。但其實,爸媽不用太過心急。畢竟孩子要培養的數學能力,像是邏輯推理、融會貫通,還需要時間來吸收、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他才能在往後的生活中,更有信心、更有意義的運用數學能力來解決困難。 

也就是說,爸媽要逐漸脫離高分的框架,觀察孩子是不是真的懂得並且運用這些知識,學會發現並且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才是真正的數學素養。 

在生活中,一起學數學 
因應新課綱的實施,除了老師必須在教學自主的精神下,選擇多元的教學方式,對於將數學的學習與生活更緊密融合,爸媽能否用心協助,也扮演了重要的一環。 

例如:觀察路邊停車活動。爸媽可以問問孩子——
● 這邊馬路上有幾個停車格?(可以數數看,也可以認格內的數字。)
● 停了幾輛?還有幾個空位?(可以先用觀察、估算,看看孩子對量感的掌握。)
● 找找標示,判斷這裡停車費怎麼計算?是以時間還是次數計算呢?(報讀標示內容)
● 我們預計會停多久,要付多少錢呢?(有點難度,可以和孩子討論要怎麼算?)
●一輛小轎車有四個輪胎,這邊停的車子有多少個輪胎?……
親子可邊走邊觀察、討論,也可以讓孩子發想,出題問問大人,然後一起找答案。 

打果汁時,除了認識水果、也可以討論酸甜味道的比例,觀察容量的變化;做糕點時,可以玩玩食材、麵粉、重量和時間的測量,還可以玩分配、一起分享,這些都是低年級孩子很願意投入的活動。 

不過,要提醒爸媽,把數學帶入生活中,不是要一直測驗孩子、糾正孩子,更不是為了學數學才進行這些活動,而是我們也要像孩子一樣,一起玩生活,當個小偵探、編個小故事,在互動中,相信將會不斷發現數學遊戲帶來的驚喜!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