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信誼編輯群
每到國小放學時間,校門口就一片鬧熱滾滾。有些孩子跟隨家長離開,有些孩子留在學校的課輔班,有些孩子則跟著安親班老師前往下一站……究竟哪一種安排最適合孩子?讓我們來看看各種安親方式的優缺點吧!
選擇一、校外安親班,收費高但時間彈性
【優勢】
降低親子衝突:安親班能接小孩放學、用餐、完成學校功課與評量複習,有安親老師盯著孩子課業,家長只要簽聯絡簿就好,可維持親子相處品質。
照顧時間較長:可配合父母下班時間,讓孩子待到晚上七點半,較不影響父母的工作。
附加才藝學習:坊間多數業者還提供美語、數學、圍棋等才藝,可加強孩子語文或有興趣的才藝。
【劣勢】
運動不足:多位於狹窄的室內空間,師生比約1:15,考量安全,無法帶孩子作戶外活動,亦即放學後六、七個小時只能待在室內,活動量很不足,易增加近視的風險。
忽略學習或行為問題:為呈現優良的課業成績,常要求孩子增寫評量或處罰不好好寫作業的學生。由於缺乏足夠時間瞭解個別狀況,可能埋沒了無法耐心寫功課但有特殊才能的孩子,有過動、閱讀障礙、亞斯伯格等狀況的孩子,也可能被延誤就醫的黃金時間。
給家長的提醒:
選擇安親班,家長一定要記得自己仍有身為父母的職責,除了想辦法準時回家,周末假日多帶孩子到戶外做些有益身心的活動,若孩子有行為或學習問題,建議要及早尋求專業幫助。
選擇二、家長自己帶(含自組共學團體),代價高但可適性發展
【優勢】
擁有自由空間:可按個人的教育理念帶孩子,根據個性與天賦安排適合的行程表,幫助孩子順著本質發展;也可進行課外參訪,豐富孩子的學習內容。
及時瞭解孩子:能完整地看到孩子學習的樣貌與身心狀態,較能及早處理問題。
【劣勢】
團體約束力較少:家長需自行規畫時間,督促孩子完成該做的事,否則孩子可能因為少了同儕彼此激勵的力量,而不能有效率的做功課,養成拖延或分心的不良習慣。
人際相處時間較少:現代社會以小家庭為多,兄弟姊妹較少,放學後待在家裡就是長時間獨處,人際學習的機會變少,可能造成與人互動上較自我中心,缺乏面對挫折與批評的承受力。
時間精神成本高:家長須自行接送、教功課、帶孩子出遊,所需的時間、精力都是無形的成本,長時間相處下,親子發生衝突的機會也會較多。
給家長的提醒:
願意自己帶孩子的家長,通常較有獨特的教育理念。提醒爸媽:不要對自己或孩子有太高的要求,甚至將孩子的表現視為自己的「績效」,親子相處的品質與美好的回憶才是最重要的。平時可多充實教養知識,遇到難以解決的狀況,要懂得詢問專業。孩子剛入學時,記得協助培養自制和善用時間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時間管理能力後,家長才能逐漸放手。
選擇三、參加學校課輔或社團,收費經濟但品質不一
【優勢】
環境熟悉安全:放學後直接留在熟悉的學校環境,還有警衛和老師不時巡視,相對安全。
滿足多元發展:孩子擁有寬廣的戶外活動空間、有多種社團選擇,還可以跟同學一起學習,可滿足多元智能與人際互動需求。
【劣勢】
課業完成品質較低:課輔班師生比約1:15以上,多半由校內老師兼任或外聘師資,可督促孩子完成作業,但未必協助檢查或指導,家長得自行確認孩子作業的完成度。
空白時間較多:為了安全,必須等全班寫完作業後才能整批到教室外活動,所以動作快的孩子可能會虛耗時間在等待。
資源中斷風險:名額有限,孩子這一學期報名社團成功,若下一期額滿,就無法延續學習,必須再重新適應環境。
給家長的提醒:
校內的課輔班和社團算是較折衷的選擇,開銷較少,也適度分擔了照顧孩子的壓力,然而家長仍須多關注孩子的課業與生活,引導孩子以有意義的活動來度過等待團體的空檔時間。
總之,建議家長以長遠的眼光評估,看重全人的培養勝於學習成果,並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們需要什麼?希望孩子學會什麼能力?若能依此原則為孩子選擇理想去處,將可讓他們擁有充實又美好的童年生活。
【專題】小一新生入學準備全攻略
寶貝即將上小學,該準備什麼呢?信誼集結國小老師和教育專家的建議,從孩子的學習、生活及團體適應三大預備能力做起,幫助您陪伴孩子做好入學準備,快樂上小學!
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