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生常見的數學迷思和錯誤(上)

小一數學課其實很有趣,建議家長將引導重點放在「具體操作」和「視覺思考」,過快的數學知識灌輸模式,很容易讓孩子形成迷思,反而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澄清錯誤,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未來中高年級的數學學習。

文/洪進益老師|澎湖縣石泉國小老師、小益的布拉格廣場部落格格主

對於小一新生來說,數學課其實很有趣,相關的數學知識點也不困難,但要注意的是,爸爸媽媽在教孩子的時候,切勿忽略孩子的認知發展,不要讓孩子用「記憶」的方式來學習數學,重點應該要放在「具體操作」和「視覺思考」這兩個部份,讓孩子可以建立正確的數學概念。過快的數學知識灌輸模式,很容易讓孩子形成迷思,迷思一旦形成,反而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澄清錯誤,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未來中高年級的數學學習。以下分享小一新生常見的4個數學迷思:

常見迷思錯誤1:數數
「數」是學習數學的基礎,孩子最早的經驗就是透過數數來認識數,一年級會學習100以內的點數,在進行數數的學習活動時,孩子常常會出現「漏數」或是「重複」的情況,造成最後點數錯誤的狀況。

1. 漏數:


2. 重複:


【親子學習「數數」有妙招】
(1)留意孩子在進行點數活動時,是否正確的將物件和數值保持「一一對應」的關係。

(2)若是在點數排列不整齊或不可移動的物品時,可以先使用「標記」或「分類」的方式來輔助點數,避免有同一物件重複數。以下圖為例,即採用打勾標記並10個一數(分類)的方式來輔助點數。    


(3)最後,在點數時,我們可以先請孩子大聲念出,以「聲音」對應「物件」的方式,並可以藉此確認點數的數字或順序是否有誤。

常見迷思錯誤2:比長短
長度是孩子最早學習到的連續量,在比長短的單元中,長度分為「直接比較」和「間接比較」兩種。下面是常見的迷思錯誤:

1. 未對齊:在比較長短時,孩子常會出現一端未對齊,就直接來比較另外一端的位置。以下圖為例,比較哪一輛火車比較長時,一端未對齊。



2. 未拉直:進行直線和曲線比較時,出現曲線未拉直,就以為曲線的長度比直線還要短。以下圖為例,比較哪一條線段比較長時,因紅線未拉直,誤以為和綠線一樣長。



【親子學習「比長短」有妙招】
(1)「直接比較」的作法,就是要先固定一端,再去比較另外一端的位置。所以一定要引導孩子注意到這件事情。舉例來說:請孩子看下圖並想一想,當三個人站在不同的台階上來比較身高,可以進行比較嗎?


(2)當無法移動物品時,就必須複製或透過媒介物(例如:尺或繩子)來進行比較,這個稱為「間接比較」,透過這樣的比較,藉此建立孩子長短遞移的概念。

(3)第二個常見的錯誤,只要把紅色曲線拉直後,就可以看出紅線和綠線哪一條比較長;另一種方法,則是透過將綠色直線彎曲變短,讓孩子自行發現其中的長短關係。




※ 延伸閱讀:小一生常見的數學迷思和錯誤(下)
※ 參考資料: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數學領域手冊。
※ 洪進益老師的個人臉書專頁:小益的布拉格廣場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